干燥室的建造

烘干室的墙是砖砌的,厚37厘米,平顶。烟花从炉膛通过主烟道后,通过墙烟道返回烟囱排出。其设备包括加热设备、通风除湿设备等设备。选址:开阔通风,干净卫生,建在产地附近。朝向:长方向垂直于当地主风向。加热设备:包括火炕、灰门、炉膛、主烟道、墙烟道、烟囱。烧炕:位于地下,深1.5m,长1.6-1.8m,宽度与烘干房相同。灰门:高0.8m,底宽0.5m,顶宽0.4m,长度视炉膛长度而定。炉膛:两个,位于后山墙两侧的地平面下,呈枣形,长0.85-0.9 m(从炉门到入火口——炉膛内烟火进入主火道的地方),宽0.45-0.5 m(指炉膛中间),高0.45 m(从炉膛中间到炉膛顶部垂直)。靠近炉门的吧台一端高,后端低,前后高度相差0.12米。钢筋间距为1.5-2cm,每炉需要10-12根钢筋。炉门宽0.2米,高0.24米。消防入口宽0.24米,高0.2-0.24米,在主消防通道的一端宽0.26米,高0.24米。这个斜坡的直线长度为0.4 m,称为爬火道。炉顶应该做成拱形。主火道:烘房两侧各有一条主火道,可位于地面以下0.2m,也可位于地面以上0.1m。主火道从炉膛延伸至相对端,与墙火道相连,长度与烘房相同,宽1m,高0.3m..主消防通道与带晾衣架的活动烘房两侧墙的距离为0.3米。两条主烟道之间的距离为0.4m..在距离主消防通道爬火隧道末端0.3米处,土坯倾斜形成倒“V”字形,使炉内烟花分成两股。然后在火道内像雁翅一样布置三次土坯,使炉内的烟花通过爬火通道从火口进入主火道,再分成四道,绕主火道弯曲。土坯间距为0.15-0.18m,靠近炉的一端要布置薄一些,以利于燃放顺利进行。然后在距炉膛2m处至与墙火道相连的一端用干燥细土垫成缓坡,厚度约为0.15m。主火烟道采用土坯砌筑,一般长0.6m,宽0.6m。墙壁消防通道:位于干燥室两侧的墙壁上。一端距主烟道炕面0.4m,宽0.24m,入墙深0.13m。火道壁呈缓坡状延伸至对面末端,距主火道炕面0.7米,然后直行转后山墙进入烟囱。墙火道高0.24-0.3m,入墙深度0.15-0.19m。外面用土坯盖得紧紧的,然后用泥巴打磨。烟囱:位于后山墙中间,两炉之间,两烟囱并列,中间隔着一堵6或12 cm的墙。两个炉子里的烟花从各自的烟囱里排出。烟囱高度(从墙式消防通道入口到烟囱顶部)为6.5-7米,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可以在主消防通道进入墙式消防通道的入口处设置一个百叶开关来调节火势。在烟囱底座、主消防通道末端、墙体消防通道底部的交界处,挖一个脸盆大小的小圆坑,称为“火坑”。通风除湿设备包括进风窗和排气孔。进风窗:位于侧墙底部,每侧均匀布置4-5个窗。进风窗位于主消防通道表面0.1 m高度处,宽0.2 m,高0.15 m,宽0.25 m,高0.2 m,呈喇叭形,带木质盖开关。排气孔:位于烘房屋顶中心线或靠近中心线两侧,均匀布置2-3个孔,高出屋顶0.8-1m,底部0.4m见方,顶部0.3m见方,有底阀调节。内部晾衣架之间的过道一般为0.8-1米宽。其他设备包括晾衣架、干燥托盘、照明灯、门、温度计等。一般晾衣架用角铁焊接,晾盘用荆条编织,门要绝缘,照明开关要设在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