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芦巴的药用特性
拉丁名:葫芦巴籽
英文名:Common葫芦巴种子
别名:苦豆子、香草、葫芦巴、葫芦巴籽、胡巴、四季豆、小木下、甜豆、香草、苦豆子、苦豆子、紫花苜蓿。
来源:胡芦巴种子。豆科的。
特征:种子略呈菱形,长3—5毫米,宽2—3—5毫米,厚约2—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红褐色,略短灰毛,两侧有深斜沟,两沟交界处为种脐。很难。气味清香,味道微苦。
性味与归经:性温,味苦。
性味:苦,温。肾经。
功效: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别名附录
胡芦巴(侯药典)、苦豆子(秦山)、胡芦巴(本草)、(本草求真)、(东北植物学)、小和香豆(新疆中草药手册)。原植物葫芦巴又名:甘蓝(盛京通志)、香草、苦豆子、苦豆子、紫花苜蓿。
处方名称:胡芦巴、胡芦巴籽、炒胡芦巴、咸胡芦巴、胡芦巴。
收集收集
秋天种子成熟后收割全草,铺好种子,去除杂质,晒干。
加工方法
1.胡芦巴:去除杂质;用水洗净,晒干。盐炒胡芦巴:用盐水喷胡芦巴拌匀,略闷,炒至声音发黄,取出晾凉。(每根胡芦巴100斤,用盐2.5斤,清水适量融化)纲要:将药洗净的胡芦巴用酒浸泡一夜,晒干蒸熟,直至煎熟待用。
2.当果实成熟时,切下整株草,埋下种子,在阳光下晒干。生的或微炸的。
药物应用
功能主要是补肾阳,散寒湿。治疗冷疝气、脘腹胀满、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
①“家有本草”:主要元素是脏空空调。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寒,脘腹痞满,面色青紫;取芫荽子、桃仁治膀胱气。
②纲要:治疗冷气疝和寒湿脚气;益右肾暖腹。
③民族医药药理:为滋补强精药,用于阴阳痿、遗精早泄。
④四川中医志:治寒性腹泻。配料:胡芦巴、茴香籽、桃仁(麸炒)。一半用酒糊药丸,一半用药粉。
用法用量:每次服用50或70粒,饭前用盐和酒冲服;用热米饭冲服,与药丸交替服用,每天一至两次。(《本草》)
治小肠气攻针
材料:胡芦巴(炒)50克。
用法用量:末了,每次两元,茴香炒紫,盖热酒,调酒。(《任斋知止方》葫芦巴粉)
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小肠气,平肠气。
运行豚气,疝气,坠阴胀满,小腹呈蛋形,上下难忍,或绕脐缠绕发作呕吐,均治:
材料:胡芦巴(炒)500克,吴茱萸(汤炒十次)500克,川楝子(炒)600克,大戟(炒),川乌(炮制、去皮、去脐)30克,茴香(炒)600克。
用法用量:上面是细粉,用酒煮的面糊是药丸,如梧桐树大小。每次服十五粒,用温热的空心酒吞服;五片小儿丸,茴香汤。(“方菊”胡芦巴丸)
治疗肾虚风寒、脘腹痞满
配料:胡芦巴100g,附子(去皮、脐)1.5g,硫磺(研末)各一份。
用法用量:将三味药磨成粉,用酒煮的面糊球大如梧桐树。每次服20 ~ 30粒,加盐汤。(胡芦巴)
治疗所有寒冷和潮湿的脚气,腿和膝盖疼痛和行走无力。
材料:胡芦巴200克(泡一夜),碎纸200克(炒)。
用法用量:顶端为细末,用大木瓜一个,切顶端去腥,填药,以饱满为度,再用顶盖,用竹签签,蒸出,研末,用前片填药末,搜丸,如梧桐树大小。每次服50粒,饭前用温酒冲服。(《杨家藏方》葫芦巴丸)
治气攻头痛
材料:胡芦巴(炒)25g,京三梁(泡酒焙干)25g,干姜(制)12.5g。
用法用量:顶端为细粉。每次服用10g,用温姜汤或温酒,无论何时。(《方继生》胡芦巴粉)①《纲要》:胡芦巴,右肾药,亦元阳不足,寒气潜伏,适用于不能归元者。张子和《儒林外史》说,有些人对自己的病视而不见,想着苦豆,就是胡芦巴,经常不缺,年轻时眼睛微痛,如虫入眼角,渐渐越来越清晰。照此看来,也是因为其具有益命门的功能,所谓益火之原,从而消阴。
②本草求真:胡芦巴味苦,性温,纯阳,亦能入肾,以补生命。威力与仙茅、附子、硫磺相近,但最终不如附子、硫磺。所以只有用附子、硫磺、小茴香、吴茱萸等药物补火才有效果。
③本草正义:胡芦巴为温下焦散寒之药。后世治疝气、脚气等证,必因真阳衰,而水寒气滞则宜,若伴有温邪则为大忌。用于防治高山反应:苦豆子叶晒干,研成粉末,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2g左右。一是预防性使用,每人2粒,开水冲服;观察62人,21人服药后无反应,41人仍有反应。二、治疗方面,1每日剂量8 ~ 12g,连续服用3天;观察108人,总有效率28.4%。15人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但均为轻度,饭后服用或停服一餐后消失。这个产品可以明显改善一两个症状。例如,68.5%的患者改善了睡眠。推测苦豆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脉搏和呼吸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