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宁治疗慢性肾病的六种药物
距骨
当代中医著作多将黄芪视为“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之药,如《中医笔记》:“黄芪味甘,微温,属脾肺经。健脾补中,升阳解郁,益气固表,利尿,扶腐生肌。”张大宁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真正表达黄芪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考证:“黄芪...补虚”,但这里没有什么补虚,而陶弘景在《名医录》中明确指出:“黄芪驱五脏间邪血,补其夫之虚,经五痛而得瘦,止渴,益气益阴”,也就是说,黄芪是治疗“经五痛而瘦”的补品。
医圣张仲景以其临床实践为后人树立了使用黄芪的典范。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季芳黄芪汤、桂枝加黄芪汤、季芳茯苓汤等。,可谓补肺脾肾,有活血之功的典型方剂。明清以后的医学著作如《药性论》中说:“黄芪内补,治虚喘、肾衰、耳聋,治寒热,补五脏”;在《本草纲目》中,黄芪被称为“第一补药”;清代张鲁的《本冯静元》也专门提出:“黄芪能补五脏之虚”;清代王清任在补阳还五汤中大量使用黄芪,为黄芪补气活血树立了典范。
张大宁认为,各种慢性肾脏病(包括急性发作期)从中医角度看,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从这个角度来说,黄芪具有活血利尿的功效,非常适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许多西医在治疗这种疾病时也大量使用黄芪制品。
黄芪在张大宁临床应用广泛,沿袭了王清任的实践经验,用量较大,一般为60 ~ 120g。
夫子
附子在经典中被列为“下品”,《中医讲义》载:“附子辛、热、毒。心、肾、脾经。归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慢性肾脏病属于中医水肿的“阴水”范畴。虽然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况下有不同的证候,但脾肾阳虚是贯穿整个过程的病机。附子作为一种中药,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翻阅仲景著作,以附子为主药的方剂多达二三十种,如四逆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大黄附子汤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后世医家使用附子方剂较多,主要来源于仲景传,如正体姚磊的参附汤、镜月全书的贵由丸、和记举方的附子理中汤、颜氏济生方的济生肾气丸等正如清代倪在《本草》中所说:“附子是回阳、祛阴寒、驱寒化痰、疏通关节的良药。如果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佳,更糟糕的是吃感冒药,那么附子就是生命的主药。如果能招进它的洞穴,浮火就会自行熄灭。凡患阳虚,肺肾无热证者,取起死回生之不凡功德。”正如《本草正义》所言:“附子辛温,善行,故为清十二经脉、纯阳之要药,达肤除表寒,而内达下元,温而寒之,由内而外,经脉脏腑俱寒,不治而愈。”
张大宁认为慢性肾脏病贯穿于尿毒症早期至晚期的全过程,肾阳虚、血瘀气滞、水湿浊毒是最重要的病机,因此附子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川芎
川芎是一种具有特殊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被称为“气血之药”。张大宁认为其独特之处在于既可用于血中之气,又可用于气中之血。《日华子本草》说:“川芎,治诸风,诸气,诸血,破血之症结,滋新血,消瘀”;《本草颜回》云:“川芎,升运之首,降经量,中开而滞,血中之气药味辛而阳。虽入血,可除诸风,调诸气。”慢性肾脏病长期容易气滞血瘀,积聚腹部肿块。所以,能“行气于血,血于气,又能破腹块积”的川芎,其实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
张大宁临床使用的川芎剂量比较大,每剂30g左右。
雷神藤
雷公藤最早见于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原文写着:“雷公藤,蒸酒,治风气”,作用是祛风除湿,疏通经络。
药理上,雷公藤是卫矛科植物,味苦、辛、寒,毒性很大。入肝肾经,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本品中含有70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醇等。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免疫系统、抗炎、镇痛、抗肿瘤、影响生育、降低血液粘度、抗凝、改善微循环和降低外周血阻力、治疗类风湿病的作用。
张大宁曾将雷公藤5 ~ 10g煎服2小时,然后放入组药治疗慢性肾炎,对蛋白尿有一定疗效。目前,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上对蛋白尿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肝损害、性腺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部不适等。在张大宁,五味子、金钗石斛、当归、三七和佛手柑常被加入汤剂中,以减少雷公藤的副作用。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植物学上同科植物的成分、功效、副作用都非常相似,所以同属卫矛科的昆明秋海棠和桂健玉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也是有效的。来源于《滇南本草》的昆明山海棠,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成分、副作用与雷公藤基本相当,所以入药后也可用于蛋白尿患者。鬼箭羽的应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又名鬼见愁、枪叶卫矛。云“味苦寒,祛邪杀鬼毒”。说捍卫矛的,祛瘀特别强。张大宁常用此药作为治疗蛋白尿的特效药,副作用小,疗效好。
大黄
慢性肾脏病中晚期,肾功能逐渐下降,体内代谢废物无法通过排泄积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受到阻碍,肾脏的部分内分泌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人体整体内环境紊乱。根据中医理论分析,主要病机为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浊毒失调、虚毒血瘀。《神农本草经》中说:“大黄,活血化瘀,血阻寒热,破积腹痛,留宿食积,清胃推陈出新,疏谷通络,调理饮食,宁五脏。”大黄可以通过推陈出新、安神五脏来调节人体内环境,非常适合尿毒症患者。
在张大宁,临床上经常使用大黄炭,将其粉碎成100目左右,可以口服,也可以混合灌肠,效果很好。
麻生
升麻作为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药物是张大宁的一大特色。经典中记载升麻根茎“治百毒,清温病,阻邪气”,似乎与慢性肾病无关。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中开始使用升麻。基于这一功能,张大宁用这种药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
蛋白尿和血尿是慢性肾脏病的两大症状,二者均可视为精血丢失。一般来说,中医治疗常用收涩之品,如芡实、金樱子、沙苑子、仙鹤草、茜草、三七等。,而且效果往往很差。张大宁提出“举固涩并用”,在涩药中加入升麻治疗蛋白尿、血尿,疗效明显提高。
另外,慢性肾脏病每次遇到外感或内火,都容易反复或加重。升麻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此类症状。(张绵志天津中医肾病研究所)
(注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文所含的处方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