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消除蛋白尿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蛋白尿的持续丢失会直接导致疾病的恶化和进展,并导致临床上出现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易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
蛋白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但蛋白也可出现在肾外疾病的尿液中。大多数情况下,蛋白尿患者并不伴有任何症状,通常在尿常规检查后才发现。
症状原因
①生理性蛋白尿
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1,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引起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定性试验尿蛋白不超过(+)。
2.青春期发育常见的体位性蛋白尿,出现在直立和脊柱前凸的姿势,平卧时尿蛋白消失。一般来说,蛋白质的排泄是
(二)肾小球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被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引起的蛋白尿。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尿主要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肿瘤性肾病、肾淀粉样变、中毒性肾病和感染引起的肾损害,以及先天性肾炎、肾循环障碍、肾缺氧和肾血流加快。
㈢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肾小管的结构或功能受损时,肾小管不能重吸收正常过滤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导致蛋白质从尿中排出,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反流性肾病、尿酸性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中毒、范可尼综合征、低钾性肾病、肾髓质囊性变、放射性肾炎、止痛药肾病、肾移植后不良反应等。
(D)溢出蛋白尿
血液中的中小分子量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异常升高,并从肾小球中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产生蛋白尿。可以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
Bence Jones蛋白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和淀粉样变性病,偶尔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存在于大量的肌肉组织损伤、过度溶血等。移植肾排异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尿中FDP升高也是溢出性蛋白尿。
(5)组织蛋白尿
主要指肾脏组织分泌的一些可溶性组织分解代谢产物,以及在中毒、缺血、炎症或肿瘤等情况下,肾脏和尿路组织坏死释放的结构蛋白。如肾小球基底膜抗原、肾小管刷状缘抗原和各种酶在肾小球肾炎时随尿液排出;肿瘤发生时尿液中可发现与肿瘤相关的特异性抗原。
蛋白尿怎么治疗?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