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2疑难病思考
这是因为我们极难准确把握每一位疑难患者复杂病情的发病特点,所以对其治疗会有几种选择。
这些选择可能是同一治则不同方的平衡,也可能是不同治则甚至完全相反的治则的运用。
不管是哪种情况,医生此时对疾病的认识肯定是模糊的。
因此,探索性治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疑难病的方法。
通过观察处方初次使用后的效果,判断症状,达到以药测病的目的。
这种用法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
比如《苏文志真大论》中明确提出:“奇不去,则偶有,谓之重要。如果偶尔不去,我会代去。所谓寒、热、凉,亦从其病。”
这种用A法发方、用药的方法,效果不好,B法无效时,就改成C法,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这种“试探”用药法的具体实践。
可以说,《伤寒论》中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使命,先贤们曾以“字字珠玑”来赞誉。
另一方面,在该书的227篇急件中,只有1、31次以“主”结尾,55次以“易”结尾,其他的都提到了“他”、“他”、“更他”、“但他”、“今日他”等等。59366.68636866667
为什么同一个处方有这么多不同的配方?
体现了仲景面对此证对该方疗效的期待。
“大师”说明是最重病症的首选;“合适”是指不理想,可以使用;“和”没有合适的药方,或者还没有准确把握发病机理,就试着去应用。
可见仲景也非常善于运用以药测病的方法。
既然是“测试”,就不同于针锋相对、直截了当的处理,而是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①用药不能用猛波,只能对要“测试”的目标轻试;
(2)左右兼顾,既然目标还没有确定,就很难排除其他人,所以不能只关注还在假设位置上的目标,不管其他;
③“测试”不能和“治疗”等同看待。它需要的是尽快得到服药后的信息反馈,从而确定治疗方法。所以对服药后的临床观察有更严格的要求。
这个要求在临床上体现在很多方面。有一类患者需要特别提及。
即大多数疑难杂症患者长期治疗无效。他们可能尝遍了所有的药方,有些患者会明确指出,如果哪个药方里有药物,服用后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要求不要使用。
然而,没有这种药,我们无法仔细研究这种疾病。这时我们应该想到,之所以长期治疗无效,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医生被误导了,禁锢了思维,蒙蔽了双眼,不敢用这种药,让简单的病变得“棘手”。
这时可以巧妙调整配伍和剂量,加入少量药物进行试验。在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用量,直到大胆大量使用。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服药后并没有严重的反应。
所谓的副作用,有时候只是“偶遇”,被患者敏感地当成了深刻的记忆。没想到,这种记忆却成了吸毒的禁区,从而让一种药就能治好的病变得很难。
如一位中年妇女,日夜流汗,风不好,多年了,长期服用中药没有效果。
由于紫云番药里有附片,服用后会发热不适,所以医生从来不敢用附片。
但从其脉象和舌象来看,并无阴伤或热,故用桂枝加附子汤、连枣麦兜汤。
处方中只用了6克附子,并增加了芍药和甘草的用量。吃了四剂附子,不但没有不适,还减少了出汗和阴风。附子原方增加到20g。该病例病情简单,发病机制明确,但由于害怕使用附子而多年无效的患者仅服用几剂后就安全了。
当然,用药物衡量疾病的方法的主要应用不在这里。
戴,男,38岁。
默默低头,静静地沉默了2年多。
三年前扁桃体反复发炎发高烧,势必两个月发作一次,继发“肾炎”,无奈之下做了扁桃体切除手术。
但术后咽痛、高烧仍时有发生。
先后在北京多家知名医院住院,坚持看专家门诊,但一直没有控制住复发。
由于长期患病,疗效不佳,患者情绪低落,逐渐发展到不和任何人说话,整天默默坐着,抗拒就医。
因此无法工作,我在家里住了一年多。
进了诊室,只见他身形庞大,行动迟缓,走路和坐下都像老人一样困难。
问的时候不想回答。经过耐心细致的询问,我知道我长期颈背疼痛,夜不能寐,手脚持续发热,想接近冰冷的东西。心里一阵阵的烦躁,常常让我的情绪难以控制。
对上述病情的了解,是在患者慢条斯理、断断续续地回答,其父母不断补充的情况下获得的。
由于患者说话困难,收集上述病史用了20多分钟,声音较低。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病人始终没有抬头。脉平,舌苔黄。
本病的诊断和治疗难点在于以下六点:
首先,在很多知名医院住院,长期专家门诊,为什么不仅没有痊愈,反而发展成这种情况?
二是以反复咽痛发热为标志的特殊体素;
第三是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
第四是严重失眠;
第五,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沉默症状,持续的手足发热,阵发性心烦易怒;
第六种是原因不明的长期颈痛。
如何从这六点找到辨证的重点和方药用药的方法?
在这里,首先需要摆脱常规方法,因为在长期医疗条件良好的过程中,常规方法肯定是用遍了。
此外,它的关注点还有很多选项:
一、聚焦失眠,打破其恶性病理循环;
二是清热解毒,去除导致长期反复发热、心烦易怒的邪热之根;
第三,根据其体胖而重,沉默寡言,病程长,从痰论治。
而且思虑再三,还是总觉得难以指挥。
根据现在的证据,原来的疾病是长期治疗逐渐发展起来的,符合疾病的发展,导致抑郁,抑郁导致疾病。
抑郁症症状多,表现复杂,每一个矛盾的症状都是一样的,这个病也更符合;
脉象和舌象差异不大,说明患者脏腑不深,推测诊断为抑郁症。
但患者情况复杂不敢贸然,抗拒就医的情绪也不能稍有耽搁。
所以,选个比较平和的逍遥散试试。患者服用3剂后没有任何不适,其父母发现其烦躁情绪似乎有所缓解。
因此,我大胆地放入我长期的经验——九甘余凯汤。
白芍80g、柴胡12g、当归12g、白术12g、油菜花15g、乌梅15g、玫瑰花15g、神曲20g、甘草10g、茯苓15g。水煎服,每日1剂。
以上服用6剂后,感觉平静,仍然失眠。
加黄连温胆汤,即以上加黄连12g,朱茹12g,茯苓15g,半夏30g。
在最上面吃了7剂后,患者没有父母陪同来到诊室,有说有笑,和之前完全不一样。
长期以来的手足发热、失眠、腰酸背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舌苔变黄。
以上5剂拿回北京,正常复工。
1年后,病人来四川出差,我来告诉你,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就连之前经常发生的咽喉痛和发烧也没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