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成药对痛经好?痛经中成药的外治法有哪些?
1,巧用中成药治疗痛经
月经前后,或经期,女性常出现小腹、腰部疼痛,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部冷汗淋漓、手脚冰凉、恶心呕吐等症状,并伴有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又称经期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气滞血瘀,或经络寒凝、气滞血瘀所致,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为主治疗。临床观察表明,痛经多为气滞血瘀所致,许多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成药对痛经有较好的疗效,操作简单,在家即可治疗。
中成药治疗处方
益母草膏每次10 ml,加枸杞10 g,每日两次温开水送服。它能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适用于痛经。
妇科白凤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两次。其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妇女体虚、血虚、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肝郁调经膏口服,每次20-40g,每日2次。能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养血调经,用于肝郁引起的月经失调、痛经、乳房胀痛、不孕症。
痛经宁糖浆每次口服25ml,每日2次,空腹温服。月经前七天拍的,10天。调经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期前腹痛。
痛经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2-3次。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可行性,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痛经,经行前或经行中腹胀或痉痛,经期头痛。
中成药外治处方
取出适量云南白药粉末或胶囊,用白酒调成稀糊状,填于肚脐处,用敷料包扎,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在肚脐处热敷,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服3-5天。或者取适量云南白药酊涂于脐下关元、气海穴处,用手揉搓。当你发烧并扩散到腹部时,疼痛就会停止。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取适量麝香风湿油,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处,用手揉搓。当你感到发烧并蔓延到腹部时,疼痛就会停止。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每次月经前3-5天,取中华大爹丸1-2粒,研成细粉,加白酒适量调成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包扎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服5-7天。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将芪苈散敷于关元穴,用桂香活血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持续2-3天。能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取适量清凉油涂抹肚脐,每日2-3次,持续2-3天。能清热凉血,活血通络。
复方丹参,取复方丹参液2-3片,用棉球浸湿,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1换,5-7天。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口服三七片3片,然后将本品适量研成细粉,用清水混匀,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服3-5天。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女性痛经的原因
1,嗜好烟酒
在吸烟和饮酒过量的女性中,有25% ~ 32%的人因为月经不调而去医院接受治疗。在每天吸烟超过65,438+0包或饮酒超过65,438+000毫克高度白酒的女性中,月经不调的女性是不吸烟不喝酒的女性的3倍。
2.不良的饮食习惯
白领工作压力大,过度思考,生育越来越晚,没时间好好吃饭,盲目节食减肥,爱重口味,都是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
3.高工作压力
长期过度劳累会使女性的神经处于紧张的环境中,从而导致女性对疼痛过度敏感。
4、穿着漂亮的“渐冻人”
女性在经期受寒时,盆腔内的血管会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会造成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5、作息不规律
白领工作繁忙,作息昼夜颠倒,过劳时有发生。这是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
6、内向孤僻
性格焦虑、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在不良的心理刺激下,容易发生更年期。
7、神经紧张,脾气暴躁
很多女性都有这种感觉,但每次激动、生气的时候,都会感到压抑、气短,呼吸困难。原因是人一旦发脾气,体内就会释放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仅能导致人体血液加速,还能改变体内的一些正常机制,让你的疼痛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