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淡豆豉的别名 7 来源 8 性味归经 9 淡豆豉的功效与主治 10 淡豆豉的用法用量 11 淡豆豉的化学成分 12 淡豆豉的药理作用 13 淡豆豉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13.2 来源 13.3 制法 13.4 性状 13.5 鉴别 13.6 检查 13.7 性味与归经 13.8 功能与主治 13.9 用法与用量 13.10 贮藏 13.11 出处 1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淡豆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淡豆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淡豆豉 1 拼音

dàn dòu chǐ

2 英文参考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朗道汉英字典]

fermented soybe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steless preserved soybe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ermented soybe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emen Sojae Preparatum(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ermented soybe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淡豆豉为中药名,出《本草汇言》[1]。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2]。

《中华人民***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Sojae Preparatum(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ermented soybean(《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淡豆豉的别名

豆豉、香豉[1]。

7 来源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2]。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1]。

8 性味归经

淡豆豉味苦、辛,寒;入肺、胃经[1]。

9 淡豆豉的功效与主治

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调中的功效,治时疾热病,寒热头痛,虚烦不眠,胃脘胀闷,食欲不振,湿热泻痢,断奶乳胀[1]。

10 淡豆豉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1 淡豆豉的化学成分

淡豆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菸酸,以及钙、铁、磷盐等[1]。

12 淡豆豉的药理作用

淡豆豉有抗凝血酶的作用[1][1]。

13 淡豆豉的药典标准 13.1 品名

淡豆豉

Dandouchi

SOJAE SEMEN PRAEPARATUM

13.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zyczne?max(L.)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13.3 制法

取桑叶、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入净大豆1000g中,俟吸尽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13.4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13.5 鉴别

(1)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数分钟,滤过,取滤液0.5ml,点于滤纸上,待干,喷以1%吲哚醌一醋酸(10:1)的混合溶液,于后,在100~1lO℃加热约10分钟,显紫红色。

(2)取本品15g,研碎,加水适量,煎煮约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淡豆豉对照药材15g、青蒿对照药材0.2g,同法分别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淡豆豉对照药材溶液各10~20μl,青蒿对照药材溶液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3.6 检查

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在50~60℃水浴中温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加1%硫酸铜溶液与40%氢氧化钾溶液各4滴,振摇,应无紫红色出现。

13.7 性味与归经

苦、辛,凉。归肺、胃经。

13.8 功能与主治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13.9 用法与用量

6~12g。

13.10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3.11 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