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有什么要求?
中药一般都是先泡后煎。慢性病滋补药物往往需要泡半小时到1小时。对于一些急性病,尤其是一些风寒表证的药物,往往是随时间浸泡的。中药不能在夏天或者温度高的地方长时间浸泡。
每剂中药的加水量应根据中药方剂的数量和煎煮时间的长短灵活控制。一般以加水超过药面2~3 cm为宜,这样煎出的汤剂为150~200 ml。中药的热煎也很重要。总的原则是小火慢煎,火候往往难以掌握,不宜用。煎药的时间一般是根据医嘱来决定的。一般来说,不同的中药或者不同的疾病,煎服中药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对于风寒药物和急症,需要快速煎服,一般5~10分钟;滋补性强的药物、慢性病、中药煎服时间长,可达0~2小时。如金银花、菊花、紫苏叶、紫花地丁、鱼腥草、大青叶、马齿苋、车前草等中药材或肉桂、陈皮、砂仁、藿香等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材不宜久煎,只需65,438+00分钟左右,而黄芪、党参、当归、龟板、鳖甲、巴戟天。有的老中医认为,人参要用小火煎蒸2~3小时。有些中药,如南星、半夏、附子等有毒,要先煎后减毒。有些粉末(青黛)和小颗粒(车前子、莱菔子)要用纱布包好才能煎。一般中药需要煎两次(一煎二煎)。有的人早晚煎服1次,随煎服。有的人连续煎两次,将药液混合在一起分两次服用。
煎服中药的要求要结合地区、季节、家庭的具体情况,也要听从中医的指导,保证中药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