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疗法的古代记载有哪些?
药浴疗法属于中医自然疗法中的浴疗范畴。药浴是将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加水煮沸,滤渣取液,调至适当温度,浸泡足部或全身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沐浴全身称为“药浴”;当地的浴池又叫“烫”、“熏蒸”、“坐浴”、“足浴”,尤以烫最为常用。
中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将泡泡浴疗法提升到了理论层面。比如苏文的阴阳学说应该像大图一样认为“有邪气,崩于汗”“冷者热,热者凉,揉足者也”;《苏文志珍大论》说“脾风、疔疮、腹热、烦忧、黄可浴”;俞素文《集镇藏论》指出了药浴和足浴的适应症。《灵白树病史圣篇》也指出了“用力过度、室内出汗、洗澡会伤肾”等洗浴疗法的禁忌。这些都为药浴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沙马王堆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温熨、药搓、外洗等内病外治方法,记载了雷丸水浴治疗婴儿疼痛、韭酒热气熏蒸治疗外伤等8个熏洗方,是我国最早的关于药浴的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