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九节莲花》

中国药典

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鱼腥草的嫩茎叶,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腥味,可炒、可凉、可煲汤。

鱼腥草。含碳水化合物6克,蛋白质2.2克,脂肪0.4克,钙74毫克,磷53毫克,挥发油(甲基-n-壬酮、桂花油、辛酸、月桂醛)0.49毫克,还含有鱼腥草素、鱼腥草素和多种维生素。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适应症:扁桃体炎、肺脓肿、尿路感染等。虚寒证、外选阴性者,宜少食。

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鱼腥草。鱼腥草。和鱼腥草。是三白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被命名为鱼腥草。因为它的茎叶被碾碎后有腥味。鱼腥草。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以及西北、华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它经常生长在阴坡,村庄的山脊,河边小溪和湿地草地上。鱼腥草。植株矮小,茎下部埋入或地下根茎生于浅土中,白色,在节上生根。茎上部直立,叶心形或宽卵形,通常绿色,偶有紫色;花期5-6月,结果期10-165438+10月。鱼腥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根茎直接插入湿泥中,即可存活、生根发芽、广泛繁殖。

鱼腥草是西双版纳常见的野生蔬菜,当地居民大多喜欢食用。常见的吃法有几种:一是将鱼腥草地下茎的节上去掉发根,洗净,切成2至3厘米的小块(幼叶也可加入),加入醋、酱油、辣椒粉、味精等调料生冷食用,清脆爽口,但气味浓烈;其次,地下茎与嫩茎叶一起煮、炒、煎或炖,清香宜人,入口适宜,略带腥味;第三,腌菜加工成咸菜,酸脆开胃。

野生鱼腥草。有强烈的鱼腥味,不适合初次食用。其地下茎富含纤维,适口性不理想,作为商品蔬菜发展较晚。最开始鱼腥草是当蔬菜吃的,大多是医生知道它的功效。近年来,由于“回归自然”和“药食同源”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多地采挖和出售鱼腥草,并将其作为特色野菜食用。特别是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鱼腥草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较高。目前,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人工种植,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鱼腥草从杂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境的改善,生长周期短,植株生长迅速,地下茎粗壮,淀粉含量增加,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有的腥味褪去,适口性增强,更受食用者欢迎。

在西双版纳,鱼腥草。是传统的药用植物。民间医家多认为其味辛凉,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脓肿、肺热咳喘、热痢淋证、水肿、纤维性、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疮。因此,鱼腥草。常成为中医方剂中肺部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

现代医学对鱼腥草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其异味主要来自鱼腥草。(癸酰乙醛),其挥发油中的有效成分。金钱草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粘膜炎、流行性感冒、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鱼腥草还含有槲皮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利尿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鱼腥草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宫颈炎、百日咳有较好的疗效,对急性结膜炎、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疗效。此外,鱼腥草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镇痛、止咳、止血、生肌、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鱼腥草可作为野菜进行工业化生产,深度开发利用,也可作为药物原料,加工成西药注射剂或中成药,目前具有理想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