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方法

方剂配伍的方法很多,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是方剂配伍的主要法则。研究复方配伍的目的是去除无效物质,优化组合处方,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疾病,预防药物中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理论研究方法从经典配伍实例得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相须配伍可增强药效;相畏相杀的配伍可以制约毒性;对立面的配伍会增加毒性,降低功效。运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准方证的内涵或方剂的配伍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从中医证候和方剂的内在逻辑出发,客观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揭示方剂的配伍应用规律。2.临床验证研究法是通过临床医疗实践,考察药物成分变化、药物剂量变化、适应症与疗效的关系。一个疗效可靠的处方,不仅要有针对性、适合病情,而且要严谨、明确用药的轻重缓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巧妙的配伍。如黄连配伍木香擅长治疗急重热痢,吴茱萸擅长治疗肝火、腹痛、吞酸,肉桂擅长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剂量是药性的基础,也是决定药物配伍后疗效和药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当归补血汤为例,文献记载的当归与黄芪比例为65,438+0: 5,65,438+0: 6(外科学原理),65,438+0: 4(对医学的理解,时代之歌),65,438+0: 3(医学部)临床观察表明,当当归与黄芪比例为65,438+0:2时,趋于养血益气,其抗缺氧作用为当它为1: 1时,往往益气活血养血,显著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可见不同的剂量配比各有优势。

3.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复方配伍比例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的关系。

①化学研究方法研究配伍或汤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的量变和质变。如甘草酸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与麻黄汤的镇咳、平喘作用密切相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发现煎煮后甘草酸含量>:分别煎煮的甘草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肉桂和黄连不同配比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肉桂的比例越大,黄连的生物碱含量越低。中药配伍后,会有原单味药不含的成分。如人参、麦冬、五味子煎煮前不含5-羟甲基-2-乙二醛(5-HMF),五味子煎煮后产生少量5-HMF,但生脉散合煎或五味子、麦冬合煎时产生大量5-HMF,5-HMF具有抗氧化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②药理研究方法研究不同配伍比例与药理作用、配伍和毒性的关系。严舜钦等观察了枳实和白术不同比例(2∶1;1∶1;1∶2)对胃肠排空的作用不同,发现不同配伍比例的枳实丸作用不同,尤其是当枳实与白术的配比为1∶2时。说明支竹丸原方剂量配比的合理性,证明中药配伍剂量的变化对中药复方疗效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