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的主要分类
-硫苷
-氰醇糖苷
衍生自酚类和芳香醇的-糖苷
-羟基蒽醌衍生物包括蒽苷。
-黄酮和黄酮苷
-香豆素和香豆素苷
-强心苷
-皂素
-硫代糖苷,也称为芥子油苷,水解产生异硫氰酸酯(芥子油)和葡萄糖。这些酯类是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一般具有特殊的气味。这些苷类广泛分布于十字花科植物中,有硫代葡萄糖苷。当含有这些苷类的中草药用水研磨后,由于其酶解作用产生异硫氰酸酯,因而受到刺激或其他生物。如芥子中的芥子油苷酶解后生成的黑芥子油即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皮肤发红剂外用,具有局部镇痛和抗炎作用。白芥子中的芥子碱水解生成白芥子油,即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有类似作用。萝卜根中的特殊气味是由萝卜根中含有的萝卜苷酶水解产生的萝卜芥子油引起的。
定性反应:将药材打碎,30℃放置2小时,然后蒸馏,收集馏出液,取65438±0滴馏出液,加入苯肼滴,生成缩氨基脲衍生物结晶,在显微镜下可检验,能区分各种不同熔点的异硫氰酸酯。(氰苷)苷元是含有氰基的氰醇衍生物(a c=N)。氰苷在水中高度可溶且不稳定,并且容易被植物中存在的酶水解。糖原水解后可产生有毒的氢氰酸。以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为例:
苦杏仁具有镇咳作用,这是由于苦杏仁苷水解产生的氢氰酸具有镇咳作用。因为氢氰酸有毒,所以用量一定要控制。枇杷核、木薯根等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叶片和树皮中常含有大量氰醇糖苷。也分布于忍冬科、豆科、亚麻籽等植物中。
定性反应:取0.2~0.5g药粉,置于小试管中,加少量水润湿,用软木塞塞住管口,挂一张用水润湿的苦味酸钠试纸,将试管置于40 ~ 50℃水浴中加热。如果氰醇糖苷存在,试纸会因水解生成氢氰酸而由橙色变为砖红色。(Pheno1 g1ycosides)这类成分存在于中草药中。其中许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柳树、杨树、芍药、松树等许多植物。
这些糖苷大部分是结晶的,无色且有苦味。一般溶于热水,溶于冷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分子量小的游离苷元往往具有挥发性,分子量大的或结合成苷类的不具有挥发性。容易水解产生苷元和糖。
柳树皮和杨树皮中的水杨苷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牡丹皮和徐长卿中的丹皮酚具有镇痛镇静作用。杜鹃花科植物中含有的熊果苷具有抗菌作用。
这类糖苷或其水解产物一般能与氯化铁试剂反应显色。比如芍药苷水解产生的芍药,遇到氯化铁就变成红棕色。蒽醌苷和蒽醌是具有以下结构的化合物,由此可产生一系列衍生物,并可与糖结合形成糖苷。中草药多为羟基蒽醌衍生物及其苷类,也有部分为羟基蒽酚衍生物及其苷类和二蒽酮类衍生物及其苷类。
这类成分在蓼科植物中分布广泛。它也存在于豆科、茜草科、百合科等植物中。常用的含有这类成分的中草药有大黄、何首乌、虎杖、决明子、番泻叶、茜草、芦荟等。
(1)共性:茜草中常见的羟基蒽醌衍生物有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茜素。
蒽甙及其苷元多为黄色或橙红色。蒽甙易溶于水,但在稀醇中比在高浓度醇中更易溶解,在乙醚、氯仿或其他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中难溶。蒽醌多为结晶,不溶或难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氯仿和乙醚。蒽醌衍生物大多具有荧光性,可升华,在碱中呈红色,在醋酸镁的甲醇溶液中呈红色至紫色。大部分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诱导腹泻的作用,也有一些具有抗菌作用,如大黄酚和大黄素。
(2)定性反应:
1)用1%氢氧化钠(钾)或氢氧化铵溶液使药材横切面呈红色。在这种红色中加入酸会褪色,重新呈现黄色。这个反应也可以用中草药浸提液在滤纸上进行。
2)勃林格反应:取约0.1g药粉,置试管中,加数ml碱液浸提,过滤,滤液变红,用盐酸酸化,再由红变黄;加入几毫升苯或乙醚摇匀,有机溶剂层变黄;分离苯或乙醚溶液,加入碱液摇匀,若碱液变红,则显示羟基蒽醌衍生物。
3)微升华:用少量药粉进行微升华,可见各种形状的黄色升华结晶,加碱溶液结晶消失变红。
4)醋酸镁反应:将药粉用甲醇加热浸提,在1ml浸提液中加入几滴0.5%醋酸镁甲醇溶液,若有蒽甙存在,可显示橙、红、紫等颜色,显示的颜色与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和取代位置有关;如果分子中至少有两个酚羟基位于不同苯环的α位,如大黄素、大黄酸,则为红色,两个酚羟基位于同一苯环。两个酚羟基分别位于同一苯环的α位和β位。茜素是蓝紫色的。颜色是由羟基蒽醌和镁的复合物引起的。
5)定量方法:一般有重量法、容量法、荧光法、比色法等。色度学是应用最广泛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羟基蒽醌衍生物和碱液生成红色进行比色。而且由于游离羟基蒽醌的生物活性一般小于其糖苷,所以有必要测定结合蒽醌的含量。本文将比色法简要介绍如下:
a)标准曲线的制备:准确称取约50毫克1,8-二羟基蒽醌,用乙醚溶解于250毫升体积中,并稀释至刻度。准确量取上述标准溶液0.50 ml、1.00 ml、2.00 ml、3.00 ml、4.00 ml、5.00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蒸发水溶液中的乙醚,加入5%氢氧化钠和2%氢氧化铵的混合碱溶液至刻度,摇匀,30分钟后比较颜色,以该试剂作为空白对照,绘制光密度。
b)测定方法:
(1)游离蒽醌的测定:取0.1 ~ 2g药粉(40目)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氯仿提取至无色,氯仿溶液用5%氢氧化钠和2%氢氧化铵的混合碱溶液提取至无色。碱液用少量氯仿洗涤,过滤,沸水浴加热4分钟,冷却至室温,定容,30分钟后,由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2)结合蒽醌的测定:取0.1 ~ 1g药粉(40目)于三角瓶中,加入30m 1.5n硫酸溶液回流水解2h,稍冷后加入30ml氯仿回流1h,用吸管吸出氯仿溶液,加入20ml氯仿回流1h,吸出。合并氯仿溶液,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用上述混合碱溶液同样的方法进行比色测定,从测得的总蒽醌含量中减去游离蒽醌含量,得到结合蒽醌含量。黄酮类化合物G1Y COSDES,又称叶黄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天然色素。它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C6-C3-C6的基本碳骨架。许多不同的结构可以从这个基本的碳框架中衍生出来。目前已知的类型约有18种,其中以下为主要类型,在柏科、银杏、杉科等裸子植物中仍有联苯双酮存在。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与葡萄糖或鼠李糖结合形成糖苷,其中一些是游离的或与单宁结合。
(1)概括性: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结晶,也有部分为白色花青素及其苷类等无定形粉末。异黄酮几乎无色或淡黄色。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都是无色的。黄酮苷一般溶于热水、甲醇、乙醇、吡啶、乙酸乙酯和稀碱液,不溶于冷水、苯、乙醚和氯仿。游离类黄酮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更易溶于乙酸乙酯)和稀碱液。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能发出荧光,如氨蒸气或碳酸钠水溶液。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镁盐、铝盐、铅盐等反应生成较暗的络合物。
(2)分布与功能:黄酮类和黄酮苷类在植物界分布广泛,许多中草药中含有槐花、黄芩、陈皮、葛根、野菊花、水飞蓟、银杏叶等成分。豆科、芸香科、菊科、唇形科植物较多。一般有降血压、抗菌、调节血液渗透压的作用。目前还发现它能抑制肿瘤细胞,保护免受紫外线伤害。
(3)定性反应
①将少量药粉置于试管中,加入数毫升95%乙醇,温浸,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镁粉和几滴浓盐酸,溶液变为橙色或红色。这是由于类黄酮被还原成花色素苷及其二聚体。当分子中羟基或羟基数较多时,颜色较暗,C3位无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反应不明显。
②在药粉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任何3位或5位带有羟基的黄酮都会因与al络合而呈亮黄色。
(4)定量方法:一般有重量法、荧光法、比色法等。,通常使用比色法。主要原理是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有碱性氧原子和酚羟基,能与多种试剂产生颜色。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色度学。
①标准曲线的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芦丁,用乙醇溶解并稀释至每毫升约60μg,准确量取不同量的该溶液0.5~5.00 ml,分别用乙醇稀释至5.00 ml,准确加入3 ml 3ml 0.1M三氯化铝溶液和5ml 1M醋酸钾溶液,静置40分钟,置于分光光度计465438中。
②测定方法:
精确称取0.5~1.0g样品粉末(60目)于100ml锥形瓶中,精确加入一定量的稀乙醇,称取锥形瓶及其内容物(精确至0.5 ~ 1.0g),水浴回流一定时间,冷却后再次称取,补充溶剂至原重量,过滤,取一定量滤液。准确加入3ml 0.1M氯化铝溶液和5mI 1M醋酸钾溶液,加入蒸馏水使总量为13ml。40分钟后,向同样的滤液中加入等量的水至13ml作为空白对照,用标准曲线计算含量。香豆素(香豆素g1ycosides),又称香豆素,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尤其是伞形科、豆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中。最初大多用作香水,但因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肿瘤、防止紫外线灼伤等功能而受到重视。香豆素的基本结构如下所示。此外,还有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和异呋喃香豆素衍生物。秦皮中的秦皮甲素、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Psora1en)和蜜环菌中的亮菌甲素都属于香豆素及其衍生物。香豆素可溶于水、甲醇、乙醇和碱液,但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其苷元溶于沸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醚和碱液,但不溶于冷水。香豆素成分大多具有芳香,能随水蒸气挥发或升华,具有荧光性,在紫外光下或碱性溶液中更为明显。
定性反应铁氧肟酸试验:取药粉0.5g,甲醇5ml,热水浴加热数分钟,过滤,向滤液中加入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2-3滴,10%氢氧化钠2-3滴,水浴微热,冷却,用稀盐酸调节pH至3-4,加入1%氯化铁乙醇溶液。(强心剂g 1y糖苷)该糖苷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对心肌有显著兴奋作用的糖苷,在医学上常用作强心药物。
(1)概括性:心脏苷元是一种含有不饱和内酯环的甾体衍生物。不饱和内酯环大部分是五元环(A),少数是六元环(B),都连接在甾体核的C17位。
根据甾体化合物的现代化学命名法,A型强心剂的基本结构称为强心剂,B型强心剂的基本结构称为西利亚内酯或蟾毒内酯。强心苷中的糖类大部分附着在C3羟基上,糖类分子为单糖、二糖或更多。除了α-羟基糖,还有一类特殊的糖——α-脱氧糖,如D-洋地黄糖)D-夹竹桃。
强心苷常以一级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在含有强心苷的植物中,通常存在能够同时水解这类糖苷的酶,能够水解一级糖苷糖链中的α-羟基糖(通常是最后一个葡萄糖)生成二级糖苷。无机酸可将强心苷完全水解成苷元和糖。
强心苷一般溶于水、乙醇、甲醇等。,溶于乙酸乙酯和氯仿,不溶于乙醚和苯。强心苷容易被酶、酸或碱水解。强心苷的生物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密切相关。如果水解成苷元或内酯环被破坏,强心作用就会减弱或消失。含强心苷的中草药在采集、储存和生产过程中,更应注意防止水解。
(2)分布:含强心苷的中草药有洋地黄、毛地黄、夹竹桃、牛心朴子、万年青、夹竹桃等。广泛分布于玄参科、夹竹桃科、萝摩科、百合科、十字花科、桑科等植物中。
(3)定性反应
①凯勒-基利安尼(K-K)反应:将1g药粉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70%乙醇,水浴回流30min,然后过滤,将滤液置于小型蒸发皿中,加热至干。将残渣溶解于65438±0.5%三氯化铁-冰醋酸溶液中,将溶液倒入小试管中,沿管壁缓慢加入65438±0毫升浓硫酸。两个液面接触处的棕色环表示强心苷的存在。冰醋酸层的蓝绿色表明存在a-脱氧糖。如果样品中含有较多的色素和树脂,会影响对颜色的观察。首先,用乙醚从样品中提取色素,过滤,过滤残渣,然后进行上述试验。
(2) 3,5-二硝基苯甲酸试验(Kedde试验)如上制备药材氯仿提取物,点于滤纸上,再滴加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显红色。该试验显示对六元不饱和内酯的环状强心苷呈阴性反应。该反应的原理是由于不饱和内酯环中存在C21活性亚甲基。皂苷,又称皂角苷。因其水溶液在摇动后易产生持久的皂状泡沫而得名。
(1)共性:大部分皂苷为白色或自身着色的无定形粉末,吸湿性强,可溶于水、稀乙醇、甲醇,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皂素水溶液遇醋酸铅或碱性醋酸铅试剂能产生沉淀。皂甙有去污作用,味辛,对粘膜特别是鼻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鼻内可打喷嚏,口服后可促进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故常用作祛痰剂。皂苷与血液接触后会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所以含皂苷的中草药不能用于注射,尤其是静脉注射。皂苷的溶血因其种类而异,溶血的最低浓度称为溶血指数(haemo 1溶血指数)。中草药中皂苷的含量可以用溶血指数来测定,但结果比较粗糙,口服皂苷不会引起溶血,可能是皂苷在胃肠中水解所致。肥皂可以与一些大分子或酚类如胆固醇结合形成分子化合物。这类分子化合物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后,可以破坏其结合状态,重新沉淀出皂苷,因此其性质可用于皂苷的提取分离。
(2)分类: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两类:
①三萜皂苷是含30个碳原子的三萜衍生物。它们大多在苷元上带有羧基,因此也被称为酸性皂苷。在酸性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泡沫,可被醋酸铅试剂沉淀。这类皂苷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尤其是石竹、桔梗、五加科、豆科等。许多中草药,如桔梗、沙参、党参、人参、三七、瞿麦、甘草、远志、紫菀、地榆等。,含有这种皂甙。配基有五环三萜和四环三萜两种,五环三萜又可分为β-香树苷、a-香树苷等类型。四环三萜可分为Lanostero1等类型。
②甾体皂苷的皂苷元是一种含27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它没有羧基,所以也叫中性皂甙。在碱性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泡沫,可被碱性醋酸铅试剂沉淀。这类皂苷主要存在于百合科薯蓣属植物中,如各种山药、土茯苓、知母、麦冬等。甾体皂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作为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它的苷元骨架是螺甾烷。
(3)定性反应:
(1)取0.5g药粉,加入5ml水,煮沸浸提,过滤,将浸提液放入试管中剧烈摇动,可产生持久的(持续15min以上)蜂窝状泡沫。
②取1g药粉,加水数毫升,煮沸,过滤,得水提物。取1毫升,加入2%血细胞悬液5毫升和生理盐水5毫升,摇匀。如果静置5min,溶液会变透明(溶血),说明可能存在皂苷。
③李伯曼-布哈德反应:药粉1g,用5 ~ 10ml 70%乙醇热浸,蒸发浸出液,加浓硫酸-乙酸酐试剂1 ~ 2滴。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再变为紫蓝色,表明可能含有三萜皂苷。如果继续变绿,说明可能有甾体皂甙。
(4)定量法:可采用重量法、比色法或溶血指数法进行测定。溶血指数法更方便,但其结果取决于条件(如试管的大小、溶液的pH值、温度)。血型等。),所以不够准确。简要描述该方法如下:
①0.5%药材浸提液的制备:将药材粉末用等渗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精确配制成0.5%的浓度。
②溶血指数测定:取9支直径和长度相同的小试管,分别准确吸入0.1,0.2,0.3,...……中草药浸提液0.9ml,加入缓冲液补足体积1 ml,在每个试管中加入1ml的2%血细胞悬液,摇匀每个试管,得到能产生完全溶血的中草药最低浓度。
③皂苷含量的测定:用标准皂苷(最好是从同一种药物中提取的纯皂苷)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如上测定溶血指数,由标准皂苷和中草药浸出液的溶血指数计算出中草药中皂苷的百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