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羊好像有传染病。羊角会掉,蹄子会肿,不吃东西。

口蹄疫是由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高传染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偶蹄类动物,表现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热、水疱和溃烂。是OIE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易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强,流行迅速,偶有人感染,主要发生在与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中,多为亚临床感染。该病的侵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虽然该病的传播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在春秋两季,尤其是春季。风和鸟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口蹄疫病变具有典型的可识别性,结合临床调查不难做出初步诊断。其诊断要点是:①起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为良性;(2)大量流涎,呈束状;③口蹄疮部位明确(口腔黏膜、蹄、乳头皮肤),病变有特异性(水疱、糜烂);④恶性口蹄疫可见虎斑心;⑤进一步诊断可采用动物接种、血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口蹄疫和牛瘟的区别:牛瘟传播猛烈,死亡率高;瘤膜可见糜烂,但蹄部无病变;肠胃炎严重;皱胃和小肠粘膜有溃疡。口蹄疫与牛恶性卡他热的区别:后者往往是散发性的;口腔、鼻粘膜糜烂,但无水疱形成;常见角膜混浊。(一)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治疗口蹄疫。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疫情检测,在多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疫苗包括口蹄疫减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牛在接种疫苗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持续4-6个月。一旦发病,应及时报告疫情,并在疫区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和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0.5-1 ml,免疫期2周左右。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只病畜治愈、死亡或宰杀后14天全面消毒后解除。患有良性口蹄疫的牛通常可以在大约一周后自愈。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可给予对症治疗:①口腔病变可用清水、盐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涂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或涂冰山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50g)。②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水清洗,再用龙胆紫溶液、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涂抹。,并包扎好;③乳腺病灶可用肥皂水或2%-3~3硼酸水清洗干净,再涂青霉素软膏。患恶性口蹄疫的牛,除上述局部措施外,可使用强心剂(如咖啡因钠)和补药(如葡萄糖生理盐水)。

常规防控方法(1)当病畜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向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将患病动物就地封锁,使用的器械和被污染的地面用2%的火碱消毒。确认后,将立即开展严密封锁、隔离、消毒、预防等一系列工作。病畜群扑杀后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外出要进行全面消毒。病畜留下的草料或饮用水应烧掉或深埋。在畜舍及其附近,应喷洒2%烧碱、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20%)和1% ~ 2%福尔马林消毒,以免散毒。接种疫苗。对疫区周边的牛羊,应选择与当地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同的疫苗进行应急接种,并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剂量、注射方法和注意事项。(2)在治疗开始时,即口腔出现水疱之前,使用血清或已忍耐的患病动物的血液。应加强对患病动物的管理和护理,每天用盐水和硼酸溶液清洗口蹄。用软草、软料或糠粥喂养。如有口腔溃疡,每日用碘甘油混合物(1: 1)涂抹3-4天,或用酱油或10%盐水。对于蹄部病变,可用消毒液冲洗,涂甲基紫溶液(紫色液体)或碘甘油,用绷带包扎。请勿触摸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