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5438+10月,消费者囤药潮来袭,导致市场缺货。
清单上的药物
“像逛超市一样去药店,像囤菜一样囤药”,有用户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写下了这段话。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发现,最近消费者中出现了一股囤药潮。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用户分享了囤积药物的清单,并曝光了囤积的药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用于解热镇痛;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用于抗炎;止咳润喉糖浆、川贝枇杷、润喉片、连花清瘟、999感冒灵、藿香正气软胶囊成为标配。
受药品囤积影响,多只感冒药概念股大涨。截至165438+10月17收盘,连花清瘟的生产商以岭药业涨停,收于43.63元/股;999感冒灵生产商华润三九上涨6.24%,收于59.28元/股;葵花药业、济川药业、贵州李三、贵州百灵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囤药的情绪也导致了市场缺货。最近石家庄的联华晴雯卖断货了。北京商报今日记者了解到,一些北京人也囤积了药品。还有几十箱,快来。不能保证三个小时后会有更多。海淀区一家药店的老板今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消费者购买连花清瘟已经三天了,昨天卖了500盒。
朝阳区一家民族药店的工作人员说,昨天店里还剩两盒荷花,今天就卖完了。“货物将在明天早上在总部分发,”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说。
布洛芬、连花清瘟等。都属于“四类药”,即解热药、止咳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登记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朝阳区百康大药房的一名工作人员指着自己登记簿上的三页纸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都是这两天囤药的事。”
有必要囤药吗?
除了部分消费者囤积药品,部分消费者保持冷静。“粮和药的保质期都不长,药有副作用,具体用药要谨慎。每个人都过期了,这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消费者小思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
一位用户也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困惑:“药品的配制是可以理解的,但药品的囤积却不行,把药店都掏空了,而真正需要药品的患者却买不到,这也造成了恐慌和焦虑?”
港大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东延在接受今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化疫情防控第二十条中提到的与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的药物储备是国家层面的储备,希望减少重疾和死亡的措施,而不是让民众囤积药物。目前,新冠肺炎是一种自限性和自愈性疾病,最好的特效药是新冠肺炎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新冠肺炎引起的发烧,如果不吃退烧药,24小时后退烧,这是痊愈的标志。如果家里感冒药短缺,可以补一点,但是买多了以后就不用了,造成浪费。
“完全没有必要囤药”,病毒学家常荣山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发烧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有发热症状,最好去发热门诊或医院急诊科就诊,不要在家自行处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例。如果是细菌感染,除高热外还可能伴有咽部剧痛、红肿,还可能伴有咳出黄痰、脓性分泌物、鼻涕等。病毒感染主要是咳嗽带白痰,流鼻涕带白鼻涕,通常没有脓黄痰。医院现在一般用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来区分,血检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出结果。如果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通常提示细菌感染。如果C反应蛋白正常,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升高,白细胞降低或正常,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果服用退烧药后掩盖症状,即使不是新冠肺炎,也有可能转为慢性肺炎,治疗几个月才能恢复,得不偿失。
“头孢、阿莫西林、罗红霉素都是抗生素类药物。呼吸道传染病的原因很复杂。如果无法确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很容易被误诊。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用抗生素没用;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需要医生诊断后对症用药。”常荣山进一步说道。
在常荣山看来,导致药品缺货、买不到药的因素很多。药品不是蔬菜,有生产周期,产量也是根据时间和需求配置的;如果大家同时购买,肯定会断货,真正需要的人也买不到。“可以在家里储备一些日常用药,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不是储备药;完全没必要大规模囤积药物,也没必要买制氧机。这是一种浪费。”
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