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刺卡在喉咙后的12小时里,我想清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1
34岁那年,正巧春暖花开,周末心情很好。我邀请了一些朋友一起吃饭。
我坐下的时候,菜已经上桌了,其中一个是蒜蓉带鱼。
按理说,春天的三月并不是吃带鱼的季节,但是我老公本着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还是夹了一块放到了我的碗里。
我喜欢吃鱼,于是毫不犹豫地把鱼放进嘴里,重复着我练了34年的神奇功夫——咀嚼。
随着喉结的落下,朋友们聊的很起劲,我则不停的咀嚼吞咽。
突然喉咙传来一阵疼痛,我的大脑告诉我,你好像吃了一根鱼刺。一开始,我也没在意。我以为我之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随着食物的不断下咽,异物感就会消失。
不过,这次真的有点不一样。虽然吃了很多,但是异物感一直没有离开。
一开始我不想告诉任何人,怕扫了大家的兴。然而,后来,我的喉咙开始疼痛,我很无助。我只能告诉大家我被一根鱼刺卡住了。
2
话音一落,朋友们停止了几秒钟的聊天。很快,大家继续开始聊天,但话题开始集中在如何解决这根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上。
没想到我的朋友都是有经验的人,有的甚至有过无数次被鱼刺卡在喉咙里的经历,不得不让人印象深刻。
大家最不可思议的是,我三十多岁了,第一次遇到鱼刺。他们怀疑我是不是一夜之间长这么大。这样的问题真的让我哭笑不得。
我真的缺乏处理卡在喉咙里的鱼刺的经验。唯一的认知就是喝了很多醋会把鱼刺变软的荒谬想象。
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听了朋友们分享的各种经历,我决定行动起来。
吃馒头,红薯,豆腐是我做的第一件事。除了吞咽时疼痛加重,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根本没有动的意思。然后,有朋友建议吃大白菜、金针菇、韭菜等粗纤维。咽下去后,鱼刺比以前更痛了。最后我用上了唯一的学问——喝醋,把一大杯米醋倒进胸口后,除了胃壁传来的灼热感,卡在喉咙里的鱼刺一动不动。
但是,在新的提议和反复实践中,已经过去了1多个小时。
三
天快黑了,我试过了,失败了。
近乎绝望的我决定向一个生在海边,吃鱼长大的人求助。于是我拨通了在厦门的姐夫的电话。
电话那头听了我的简要描述后,姐夫问了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你吃的是什么鱼?第二,你觉得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有多粗?三、吞咽食物后,疼痛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
所有答案确定后,姐夫果断告诉我:不要拖延,不要幻想,尽快去医院找专业医生。
在内心的不确定和恐慌之下,我和老公决定拿着包离开,周末的朋友聚会就此结束。
四
看病和孩子上学有点类似。人们喜欢使它变得方便。自然,他们去医院附近的任何地方。
出门看到附近有个卫生站,就进去找医生。问了症状后,他没有做检查。他只是说观察一段时间再看。他话音一落,一万匹草泥马在我喉咙痛的地方飞驰而过。
有点生气之后,我就没有了之前的慌乱,冷静下来想了想,开始给方圆5公里内的三家公立三甲医院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我的鱼刺解决方案。
这一次,情况稍微好一些。几乎所有在医院的朋友都建议我去医院做喉镜检查,然后手动取出鱼刺。
可惜我打电话去的三家医院晚上急诊都不提供直接喉镜(统称电子喉镜和纤维喉镜),也就是说只能寄希望于传统的间接喉镜能把鱼刺取出来。
稍有医学背景,我明白这件事可能很难。
直接喉镜也叫直接喉镜检查。医生可以借助电子影像设备直接观察喉腔,并可以进行喉部手术或其他喉部治疗,因此它具有诊断和治疗两种功能。间接喉镜通过医生戴在头上的小圆镜聚焦口咽部,从而观察口咽部的情况,这也是耳鼻喉科门诊常用的诊疗方法。
直接喉镜的优点是视野清晰,观察细致,可以同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它依赖于专业的检查设备,需要多人协调操作,而且价格昂贵。间接喉镜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型设备的支持,简单易操作,成本低,但要看医生的经验和个人技术。
五
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去了一家耳鼻喉科比较强的陕西省省级知名三甲公立医院。没有问熟人,老老实实排队挂了急诊号,坐电梯去了住院部14楼的医生检查室。
这家医院的病房走廊和诊室光线不太好。我接受了一位女医生的治疗。看着三十出头,她让我在黑暗中坐在检查椅上用耳鼻喉科的专业消毒设备给镜子消毒,然后开始给我做咽喉检查。
经过两次压舌板检查和1次长镜咽喉检查,她告诉我没有看到鱼刺,回家观察一下就好了,并告诉我明天鱼刺可能会自己下去。
我对这样的回答很不满意,就问她有没有什么好的吞鱼刺的方法。想着他们医院的中医科在陕西还不错,就随口问了一句,能不能用针灸穴位刺激的方法去鱼刺。
女医生听了我的问题后,略带责备的语气说:“这个问题中医怎么解决?就回去照我说的观察。”然后我开始接待另一个走进诊室的病人。
无奈,我和老公只能闷闷不乐的离开。
六
用这么黑幕的方式回家观察真的是这样吗?很明显,我能感觉到喉咙里坚硬的异物。为什么说我很好是因为她看不到?这不是医生对病人的敷衍治疗吗?
走出医院的时候,我觉得脸上发凉,穿着单薄的衣服打了个冷战。老公建议打电话给在其他医院工作的同学咨询一下。后来我拨通了苟童鞋的电话。
苟童鞋是安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的医生。这几年,因为同事朋友,我没少给他添麻烦。因为他最近一直在外地读书,我一开始也没胆子去打扰他,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只能再去问他。
苟童鞋在电话里问清楚了我的症状,然后果断建议我去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看看。他可能以为我是担心路程,直言不讳地说:“看病最重要的是找对医院和医生。你要赶紧去,不要耽误了。”然后就匆匆挂了电话。
Xi交大二附院的实力我很清楚。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西北地区耳鼻咽喉领域最早建立的学科,内镜治疗呼吸道异物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想到这一点,我们更加坚定了要把鱼刺从喉咙里取出来的决心,同时也顾不上路上堵车费时的问题了。我们一口气开到交大二附院急诊门口,快速挂号后,去12楼耳鼻喉科病房找医生。
七
二附院病房里的走廊安静而明亮。在护士台问了医生办公室的情况后,我被安排在了诊室的检查椅上。
给我看病的医生是个男医生。他穿着白大褂进来,很快消毒完毕,开始给我检查。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遇到鱼刺,心里充满了紧张、焦虑和不安,触觉非常灵敏。在医生的检查镜伸进我喉咙的那一瞬间,一股恶心呕吐的冲动立刻涌了上来,我的舌头胡乱的动了动。那一刻,眼泪开始从眼角流出来。......
没办法继续了,男医生只好停止手术。就在他换消毒工具的时候,我的眼睛一直闭着。在明亮的灯光下,我看到他白大褂左口袋里的工作卡上写着王君丽几个字。
王君丽医生耐心地用间接喉镜帮我看了几遍,最终确定鱼刺卡在了会厌软骨里。他简洁明了的告诉我情况,然后告诉我如何配合。
其实我对自己也不是特别有信心。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老公一直在给我加油。我以为如果我不努力配合医生取穿刺,我就要忍受一整夜的痛苦。我决定尝试一下。
八
我把舌头伸出来,用棉布把自己包起来,拿在手里。王君丽医生用长镊子慢慢拨弄着我的会厌软骨,等待鱼刺挑起的机会。但每次王君丽医生刚看到鱼刺,正要取的时候,我的舌头就颤抖起来,喉咙也忍不住收缩。
这样两三次后,我已经紧张得坐在考试椅上冒汗了。紧张、焦虑、不安持续充斥着我的大脑,整个刺的过程中眼泪一直在往外流。看到我的反应后,王君丽医生说让我先休息一下,然后他走出了诊室。
当他再次进来时,手里拿着一小瓶麻醉剂。他让我把麻醉剂放在嘴里一会儿,然后吞下去。然后,我整个舌头都失去了知觉,木木杵在嘴里。
然后又试了两次,都因为喉咙敏感的震颤而失败。王君丽医生耐心地问我是否想再试一次。如果我不想再试了,他建议明天一早在电子喉镜下穿刺。我告诉他再试最后一次。
毫无疑问,最后一次,我把舌头拉得生疼,但还是拔不出鱼刺。我触觉灵敏,一点招数都没有,只能熬夜。
九
多亏了王君丽医生的提醒,我提前预约了电子喉镜检查,在自助缴费机支付了费用,然后开车回家。将近午夜了。
一进门就开始搜索各种对付鱼刺咽喉的方法和妙招,然后用自己的肉体做了大量的人体实验。
大蒜和糖吞咽法,穴位按摩法,呕吐法,咳嗽法,倒立法.....一直折腾到凌晨2点多,喉咙里的鱼刺还是一动不动。
看着老公躺在我身边,发出轻微的鼾声,而我却在喉咙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在无尽的黑暗中,突然想起古人曾说,春夜值千金,意思是春夜精彩,稍纵即逝,让人神往。但是这样的情况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你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能被疾病折磨。否则,你不会有心情和心思去感受美好。对于每次吞咽都会感到疼痛的我来说,美丽春夜的每一分钟都是无尽的煎熬。
迷迷糊糊的,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等着六点半的闹钟响。一鲤起身直奔交大二附院门诊部三楼电子喉镜室取刺。
如果你身体疼痛,你会睡不好觉。睡眠不好,恢复会很慢,痛苦会持续。这一切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死循环,进去了就很难跳出来。
我终于在半睡半醒中等到天亮,在闹钟叫我之前,我起床穿好衣服,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
一根小鱼刺12小时前还在一条煮熟的带鱼上。经过一次偶然的咀嚼,它竟然变成了附着在我身体上的一部分。伴随着每次吞咽的生理反应,刺激着我的神经细胞,挑战着我的忍耐力...
10
交大二附院电子喉镜室的工作人员每个工作日八点准时开始工作,而我提前1小时站在电子喉镜室门口。虽然医生们正式上班还早,但医院的门诊大厅和各个楼层的门口都排起了长队。看过去,每个人等待的脸上都写满了人间的喜、怒、哀、乐。
就在我排队做电子喉镜的时候,一个大姐主动找我搭讪。当我说我在做电子喉镜取出卡在喉咙里的鱼刺时,大姐若有所思地叹了口气:“我儿子三年前就被鱼刺卡住了,所以第一次没去医院。我们用尽了家里的各种偏方和妙法,孩子吃了不少苦,鱼刺还是没下去。三天后,他的喉咙肿了,感染了。
大姐演讲到一半,电子喉镜室的医生在叫我的名字。我走进去,给了医生我的医疗卡。我没有脱鞋,平躺在检查床上,头顶的灯光异常明亮。
昨晚的紧张、焦虑和不安似乎一点点蔓延开来。我知道,再过几分钟,陪伴我12小时的异物(鱼刺)很快就会通过医疗设备排出体外,它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也会逐渐消失。
当电子喉镜的探头从鼻腔进入我的喉咙时,喉镜室的医生在影像仪上明确定位了鱼刺的位置,然后利用咽喉活检工具取出了一根长10 cm的鱼刺。在喉镜室工作的医生告诉我,他们是第一次见到我这样的病人,有一根鱼刺卡在会厌软骨里。我对他们笑了笑,道了谢,回头看了看手掌里的白色鱼刺,仔细看了看,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匆匆离开了医院。
可能是折腾了一夜太累了,回到家就睡着了。
睡梦中看到姑苏外有个女人在吃刀鱼馄饨。她在嚼旗鱼馄饨的时候,连皮一起吞下了一根鱼刺,尽管那根鱼刺比我早上拿出来的更小更细更软。然而,鱼刺卡在了女人的喉咙里,挠着她的心。虽然这件事已经困扰她很多天了,但她却无能为力。
就在那个女人皱着眉头捧着心取乐的时候,我被电话铃声吵醒了。老公问我中午想吃什么。“剑鱼馄饨”,我脱口而出。
“你被鱼刺吃得这么惨,还敢再吃鱼?”我老公在电话那头开玩笑说。
“吃,怎么吃不下,你先帮我把鱼刺都挑好,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吃了,哈哈哈~”
11
不出所料,我的午餐没有鱼,只有一碗竹笋炖骨头汤,简单清淡。
下午上班,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我打了这条短信。
回顾整个过程,大多数人在处理进入体内的小鱼刺时,都有太多的误解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在朋友圈和Tik Tok流行的生活小贴士是没有用的,甚至是误导的。
“当你发现自己被鱼刺卡住喉咙时,首先要停止进食。你可以试着通过咳嗽和呕吐来排出异物。试了几次,你觉得效果不理想。需要去正规医院确诊,取出鱼刺。千万不要盲目吞咽食物,试图把鱼刺带进肚子里。如果不成功,很容易使鱼刺变形更深,医生取出也更困难。”交大二附院王君丽医生的这番话言犹在耳。这些话他可能每天都要对病人重复很多遍,但他又温柔、耐心、完整地告诉了我们一遍。
第一根卡在喉咙里的鱼刺,虽然离得很近,却让我意识到了很多重要的问题,纠正了太多既定的偏见,让我明白了亲友的建议并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
无论疾病是大是小,都不要掉以轻心,认为耐心一点就过去了。其实很多问题只会被拖延和隐藏,而不是自行消失;异物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人的身体里,多半是因为人们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没有注意和照顾,比如我吞鱼,更常见的是小孩误吞硬币和小玩具;一旦发现体内有异物,尽量将其排出,而不是硬咽,这样只会给消化道其他器官带来负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正确的医院找到正确的医生真的很重要。毕竟病情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旅途中的耽搁可能就是最佳治疗时机的丧失。最后,也是我这次最深的体会,就是医生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态度会影响甚至决定疾病的走向,因为疾病长在人身上。如果接诊的医生让病人感到安全和安心,病情就稳定了,不会完全被吓倒,造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只有把心里的刺拔掉,身上的刺才会觉得不那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