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是什么意思?
皮黄腔的主要口音,如西皮京剧和汉剧。
唱腔活泼高亢,浑厚耿直,适合表达愉快、刺激、奔放的感情。在湘剧和桂剧中,西皮也叫北路。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至武昌、汉口,结合当地民间曲调而演变。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中,使用带有黄儿口音的西皮,统称为“皮黄”。
在湘剧和桂剧中,西皮也被称为“北路”,与黄儿的“南路”或“南北路”相对。京剧的西皮包括导盘(倒盘)、慢板(慢三只眼)、原盘、快板、流水、散盘、摇盘、回龙盘。与黄儿相比,西皮总体上是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的。还有反西皮口音,包括26和26,摇板等板。
西皮的特点:
西皮柔板是在西皮原板的基础上,通过延伸、加花、扩展的方式形成的一种板形式。相反,西皮26通过集中、简化、加速的方式进化成了一个板块。西皮26盘的特点是:和原盘一样,也是2/4拍,一对一形式。总的来说,二六的节奏虽然是中速节奏,但比西皮原板紧凑,字多腔少,比原板快。
西皮二六改变了原唱的格式规律。西皮二六板的唱法是:第一句不是从眼睛唱出来的,而是从板唱出来的,后面的其余句子都是从眼睛唱出来的。西皮二溜板收紧了唱腔,演变成了西皮二溜板唱腔的基本形式。
西皮二六板的旋律比原板简单,具有“多字少腔”的特点。它保持了西皮原板上下句的基本停止,在剧中常被用于叙述、推理、景物描写和表达相对舒适、自豪的感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