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植入术后如何调理?

支架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普遍。目前在县医院进行支架治疗的案例不在少数。支架治疗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发生支架狭窄,或者支架外新的病变形成并造成血管狭窄,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因此,影响治疗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支架植入技术,支架植入后的合理调理是维持长期疗效的关键措施。西医主要采用氯吡格雷或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进行术后调理。其他药物包括:(1)他汀类药物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这些药物除了降血脂外,还有消除动脉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作用。(2)硝酸酯类,目前常用的长效硝酸酯类,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其他非特异性药物还有曲美他嗪和维生素e,支架治疗后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无法接受双抗体治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甚至出血。不能继续使用;二是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肉损伤或肝损伤,肌肉疼痛,肌酶升高,或肝酶升高;第三,病变发展,短时间内再狭窄,需要再次放置支架甚至搭桥;四、胸痛症状不缓解,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问题是我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的。当遇到上述问题时,单纯用西医往往难以治疗。这个时候,主刀医生往往会说:去看中医吧。是的,中医在这些情况下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个人觉得没必要等到没有办法才想到看中医。即使是完全可以接受西医规范化预防方案的患者,也可以看中医专科。中西医结合治疗会让你在维持支架治疗结果的同时,起到降低西医副作用风险的作用,同时在提高疗效上获益。通过研究支架治疗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可以发现血管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术后会有一个恢复过程。如果前期接受中医治疗,可以通过补气减少术后身体疲劳和多汗。清热解毒中药的应用将有助于控制血管损伤的局部炎症,这是抗菌药物无法解决的。后期有助于改善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根据病理生理变化,我们在门诊采取了程序化中医病证结合的系统治疗,确实帮助了部分患者减轻了痛苦。心脏支架术后的规范化治疗是西医的规范化治疗和中医的程序化治疗相结合吗?需要更多的案例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