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产生各种毒物。
时至今日,医学界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与百药”等多种说法。所以很多人习惯在中药方剂中加入甘草。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不可能百病皆用。
一、甘草的功能
甘草,别名蜜甜,美草,蜜草,甜草,见多识广。味甘、平,入心、肺、脾胃诸经。在现代中医学中,它属于补气类药物的范畴,具有健脾益气、润肺止咳、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生的趋向于清热,而烤的趋向于补中。甘草在古代被广泛使用。《伤寒论》(113)17用甘草。陶弘景说:“这种草药是很多药的主人,典籍中很少有人不用,就像香中有沉香一样。故国称帝师。虽然不是君主统治,是以平草定石为主,但可以看出古代非常重视甘草的应用。
甘草为什么能调和各种药物?甘草味甘无毒,可配伍咸、苦、辛、酸、寒、温诸药。《本草纲目·发明十二卷》说:“有上有下,可上可下,可外可内,可有可无,可补可泄,最好的办法是穷尽。张仲景附子理中汤用甘草,怕它霸道;调胃承气汤里用的是甘草,意思是会很快缓过来。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之寒,人参半夏之温,用甘草者有调和之意;甘草在建中汤中用于补中健脾。甘草用于风水丹,以缓解肾的气。”
甘草配伍的现代应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甘新杨桦法:如麻黄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桂苓疏肝汤等。酸甜法:如芍药甘草汤、大定朱峰、酸枣仁汤等。甘苦泻火法:如龙胆泻肝汤、导赤散、泄黄散等。韩干金圣法:如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等。甘史文华法:如魏萍散、藿香正气散、二陈汤等。甘温助阳法:如四逆汤、回阳急救汤、附子理中丸等。甘温解:如补中益气丸、六君子汤、沈凌白术散等。心肝姜奇法:如紫苏姜奇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等。辛甘温散寒法: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甘寒疏散风热法:如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甘李翔气法: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
二、四点应用化阴为酸为甜的方法
1
酸酸甜甜,阴柔肝法
可用于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肝阴虚引起的各种内科、妇科疾病。常用甘草、白芍、当归、川芎,各12g,配合疏肝活络的药物,均可见效。酸酸甜甜的,可以养肝柔肝。凡是看到舌苔白或黄腻,有湿浊内阻者,不能用此法。
2
酸酸甜甜,化阴止痛法
用于各种头痛、身痛、腹痛、痛经等。常用方剂为白芍甘草汤。
三
酸、甜、祛阴安神法
主要用于心肾阴虚引起的心烦、心悸、失眠、头痛、头晕、眼干、手足心热等症。舌红苔薄白,脉细或细。常以酸枣仁汤治疗。其中酸枣仁15g,甘草15g,用于制酸制甜阴,安神定志。
四
酸甜阴平子致病法
酸枣仁和甘草合用,用于治疗胁痛、惊风、啼哭、潮热、胸闷、腹泻、牙痛、心悸、失眠、午夜脑鸣。
三、应用甘草注意事项
1和十八般矛盾中有一句话叫“藻蓟争草”。虽然近代有很多报道说甘遂和甘草可以一起用,大戟,甘草,还有芫花和甘草,但在具体应用时还是谨慎为好,尤其是在甘草的用量上。有报道称,在上述配伍中,高剂量应用会有不良反应,低剂量应用则无不良反应。
2、药物搭配得当,疗效显著;配伍不当会降低疗效,产生不良后果。比如酸、甜、阴法中甘草与酸药的剂量比例要适当。
3.有明显嘈杂吐酸者,不宜用甘草。因为甘草味甘,会帮助其胃酸增加,使其更吵更酸,特别是蜜炙甘草是没有的。
4、寒湿凝滞中焦及胃脘痞满者不宜使用。因为甘草味甘性缓,会帮助湿邪难明,加重饱胀感。如果用的话,一定要和温粉结合。《本草汤》说:“甜者饱,饱者不吃甜。”
5.热证需要清热时用生甘草,虚寒证需要进补时用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