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级中药学导师: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1)溶解性

游离三萜可溶于有机溶剂如石油醚、乙醚、氯仿、甲醇、乙醇,但不溶于水。三萜皂苷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稀醇、热甲醇、热乙醇,难溶或不溶于丙酮、乙醚、石油醚等极性较低的有机溶剂。皂苷在含水丁醇或戊醇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因此在实验研究中常采用正丁醇作为提取分离皂苷的溶剂。皂苷水解成次生苷后,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但易溶于低级醇、丙酮和乙酸乙酯。

(2)发泡性(表面活性)

皂角苷水溶液在强烈摇动后能产生持久的泡沫,不会因加热而消失,这是因为皂角苷能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因为有些皂苷的亲水性大于亲脂性,或者亲脂性大于亲水性,所以它们不表现出这种活性或者只有微弱的发泡反应,例如甘草皂苷,其发泡性很弱。皂苷的这种增溶作用可以促进其他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颜色反应及应用

三萜类化合物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硫酸、磷酸、高氯酸)、中强酸(三氯乙酸)或路易斯酸(氯化锌、三氯化铝、三氯化锑)反应,会产生变色或荧光。带有* * *轭双键的化合物显色快,带有孤立双键的显色慢。

1.利贝曼-伯查德反应

将样品溶于乙酸酐中,加入几滴浓硫酸-乙酸酐(1: 20)可产生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卡尔登伯格反应

将样品的氯仿或乙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以20%五氯化锑氯仿溶液(或三氯化锑饱和氯仿溶液),干燥后于60℃ ~ 70℃加热,呈蓝色、灰蓝色、灰紫色等颜色。

3.罗森-海默反应

将样品溶液滴在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加热至100℃,逐渐变红变紫。

4.萨尔科夫斯基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中,加入浓硫酸后,在硫酸层出现红色或蓝色,在氯仿层出现绿色荧光。

5.Tschugaeff反应

将样品溶于冰醋酸中,加入几滴乙酰氯和几粒氯化锌晶体,稍加加热后,会出现微红或紫红色。

(4)溶血

皂苷的水溶液大部分能破坏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因为大部分皂苷能与胆固醇结合形成不溶的分子复合物。但并不是所有的皂苷都能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相反,有些皂甙甚至有抗溶血作用。比如人参总皂苷不溶血,但分离后B型和C型人参皂苷有显著溶血作用,A型人参皂苷有抗溶血作用。

肌肉注射皂素水溶液易引起组织坏死,但口服无溶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提取物中的一些其他成分,如树脂、脂肪酸、某些植物的挥发油等,也能产生溶血,要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