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八卦体质中的气虚体质(七)

?七、?根瓜(?)气虚体质

"?"易经中象征山。众所周知,从山脚到山顶,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会越来越稀薄,人在缺氧的状态下会开始感到呼吸有点困难,甚至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将根瓜体质称为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不足时,容易出现气虚表现。气虚体质的一般特点:头发暗沉,皮肤苍白,无血色;声音低沉、记忆力差、易自汗、气短、懒惰、倦怠乏力;经常感冒;舌大,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体寒,血瘀,面色晦暗。身体特征:偏瘦或偏胖;肌肉很软,不结实。心理特点:内向,不爱说话,不爱冒险。发病倾向:易得感冒、内脏下垂等疾病,病后恢复缓慢。通常抵抗力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不耐风、寒、热、湿。

生活中有些人平时不爱运动,稍微运动就出汗(出一身冷汗),和别人爬同一层楼,只有气喘吁吁。这类人一般属于气虚体质,声音低弱。总觉得喘不过气来,容易出汗。只要体力劳动强度大,他们就容易疲劳,防御能力下降,容易着凉,反复感冒。很多孩子反复感冒,称为复发,与气虚体质有关。

我们之前讲过的气虚体质和坤卦体质(?)阳虚体质在临床症状上是相似的。比如这两种人都会有一些精神疲劳,手脚无力。如果气虚占优势,也可能伴有一些出汗和气短。如果属于阳虚,会有些手脚冰凉,大便变形。这里要辩证区分。

阳虚主要是指体内阳气丧失,身体的温通功能减弱,蒸腾气化功能减弱而导致的虚寒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口淡、口渴、喜热饮、尿长、大便稀、面色苍白。通过听、听、问,四诊结合人参,辨证分析,内服中药汤剂,可起到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气虚是指体内元气不足,气的升、固、守、气化功能下降,导致脏腑组织功能下降,产生虚弱的证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短、声音低沉、气虚懒言、肢体乏力、四肢乏力。临床上可用归脾汤加减益气健脾,养心安神。若有中气抑郁,可用补中益气汤。当然,气虚和阳虚也可能同时出现,所以气虚也怕冷。

人生病的时候偶尔会有气虚的症状,但一般来说,病好了之后气虚的症状就会消失。

气虚体质多是先天禀赋(元气)不足,后天之气营养不足所致。长期饮食失调,情绪紊乱,过度劳累,久病不愈,长期卧床,导致脾胃不好(脾主四肢)。年老体弱,运输转化能力差,造成心、肺、脾、肾功能损害。因为心主血脉,肺主气机,肾藏元气,脾胃是“气生化之源”,所以气虚体质容易导致活血功能下降,体内气的代谢不足,机体可以防御外邪,保护肌表,维持内脏的位置和功能。

?临床上可见五脏气虚,尤以心、肺、脾、肾为多。除了上述气虚证的共同临床表现外,在相应的心、肺、脾、肾气虚疾病中还可见不同的症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1.心气虚证

证候:心悸、胸闷、舌淡、脉虚。法则:益气养心。主方:养心汤、芪附饮。

2.肺气虚证

证候:咳嗽无力,气短,运动剧烈,痰稀,感冒,舌淡苔白,脉弱。治疗原则是补肺气。主方:补肺汤、玉屏风散(气虚体质预防感冒专用方,主要用于扶正祛邪)。)

3.脾胃气虚证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上腹部不适,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而弱,治法:健脾益气。主方:四君子汤,沈凌白术散。

4.肾气虚证

证候: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女子白带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益气补肾。主方:参芪丸、大补元汤。

除了以上药方外,还可以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加入黄芪、五味子、牡蛎、麻黄,益气强身;气短者,补肾纳气,如补肾脂、核桃仁、熟地、五味子、蛤蚧。气虚体质综合征的症状多种多样,治疗方法应以补气为主。

治疗总的原则是益气养气,辨证要针对脏腑,分别选用补益脏腑的气方药。根据气血同源理论,应适当添加补血药物。取“血为气之母”之意,血液能为气的功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水谷精气,适当加入生地黄、生地、白芍、枸杞子、大枣等补血药物;取“气能活血”、“气能生血”之意。气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气虚导致血虚。所以要适当添加补血活血的药物,如当归、川芎等。由于“脏腑相关”,可能出现多脏气虚的临床表现,主要累及肺脾,久则累及心肾。

气虚体质的人要经常采取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粳米、大枣、豇豆、黄豆、扁豆、蚕豆、鸡、鹅、鸽子、蘑菇、猴头菇、山药、胡萝卜、土豆、红薯、鹌鹑、羊心等。少吃耗气的食物,如荞麦、空心菜、生萝卜、柚子、肝脏等。忌食寒、腻、稠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稗草、竹笋、贻贝等。

健康推荐:山药汁。山药和黄芪都是补气的中药。山药可以榨汁喝,也可以水煎喝。另外,可以多吃黄豆、白扁豆等。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或者“补中益气汤”。

在饮食改善方面,还有“黄芪肉鸡”和“山药粥”。具体做法如下:

黄芪肉鸡:将1肉鸡洗净,将生黄芪9克用纱布袋包好,取一根细线,将纱布袋一端扎紧,放入锅中,另一端系在锅把上。锅里放入姜、葱和适量的水煮汤。待肉鸡熟后,取出黄芪袋。加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能益气补虚。

山药粥:将山药30g、粳米100g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煮熟即可。这种粥每天晚饭都可以吃。此粥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强身健体的作用。推荐药材:茯苓、太子参、黄芪、山药、党参、甘草、大枣、桂圆、白术、莲子、黄精等。

?气虚体质容易肌肉无力、疲劳、缺乏运动、抵抗力弱。所以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夏天中午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平时注意保暖,劳动或剧烈运动时避免出汗受风,避免风寒之邪。“劳则气耗”,不要过于劳累,以免损伤正气。运动要低强度,温和缓慢,多次数。不适合剧烈、大负荷、长时间、多汗的运动,以免消耗正气。以温和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不要用力或长时间屏住呼吸。

[注释]

“长按足三里,不如吃老母鸡”。平时可以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外膝以下3寸(大小相同),距胫骨前侧一横指),可以健脾强身。

?减肥也可能导致气虚。正气受损,免疫功能下降。春季流行性感冒多发,是由于正能量不足,外感邪气,易中招,应壮阳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