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药用价值
将原药炮制去杂,入锅煎至暗黄色,微香,取出。让它冷却。
饮片性状:球形。表面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它有精细的网状结构,一端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壳后,仁黄而白,油油的。轻微的呼吸,辛辣的味道。
加工功效:温肺化痰益气,散结通络乳腺止痛。温肺化痰益气,散结通络于胸止痛。用于寒痰、气喘咳嗽、胸痛、痰瘀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阴疽、毒肿。
用法用量:3 ~ 9g。外用适量。
储存:储存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潮湿和虫蛀。“名医”:辛、温、无毒。回到鼻子。主要目的是消除肾邪,益九窍,清耳目,平中气。久服于温,白芥子,主射手,痰不恒,丸服;或者捣烂为末,醋抹上,随手一查。
本草纲目:主空调。孩子主气,多汗,胃膈寒痰,面色黄赤。
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瘫,以醋研之。血瘀,腰痛,肾寒和生姜研磨,微温,涂。心痛,酒醋。
开宝本草:辛,温,无毒。子,主射手和之气,上气出汗,胸膈寒痰,面黄。
《本草纲目》:白芥子能入肺,温化能散,故益气化痰,温中开胃,止痛消肿,祛邪。韩茂《易通》:凡患痰、喘、咳之老人,胸中满积懒食,不应抛燥益之药,而耗真气。因人求治其亲,应由三子平平安安,以验之,方有成效。盖白芥子,痰白,下气宽。紫苏为紫色,主气,平喘止咳。萝卜籽是白人的主食,可以降火。每一个微炸的研究都是破的,主人才是王道。每剂才三四块钱,装在生丝袋里,放在汤里煮。不要炒太多,吃起来又苦又辣。如果大便平淡,加一勺蜂蜜。冬天加一片姜,特别好。
益气化痰,散寒温中,消肿止痛,治咳嗽、恶心、麻木脚气、筋骨腰疼。
《肘后》说发烧患者不要吃芥末,因为它是温热的。
本草经典舒:芥子生而有火金之气,白芥子则以金之气胜之,故温无毒。辛温入肺,发散,故有温中散寒、发汗祛邪、化痰益气之功。朱桢恒运:痰在胁肋之下,周皮之外,白芥子鞭长莫及。古方用它来控制唾液丹,正是这个意思。
简单错误:白芥子,味极刺鼻,性温,能搜除内外痰,胸膈寒痰,寒涎尤为有效。但肺经有热,与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有关,方法禁忌。其茎叶熟,祛风行气,生疮、痔疮、便血者咸忌用。
草药:味辛,温。无毒善是恶,恶是最恶的。研醋敷之,煎服化痰。长期疟疾蒸成块,必须敷;必须诱导皮内膜外的痰和唾液。所以在三子养亲汤的配方中加入了莱菔子帮助消化,紫苏可以平喘,可以化痰。是的,都是关于老人的病。
《本草飘逸》:吃芥末流眼泪,可期梅子生津。这五种流体是由外向内的。汗颜流汗,艳羡流涎,这五液是由内而外的。这是一种芥子气,要注意鼻涕眼泪。都说清阳上窍,浊阴下窍。芥末都是。表示证型,就是阳不上窍,浊阴不下窍。
“药性解”: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经。主气,止呕,消疟癖,祛邪气,驱痈,除皮内膜外祛痰。醋磨可以适用于射工。它的茎叶冷如空气,能镇静五脏。按:白芥子适肺,暖胃,故重入。气虚、肺胃火者,宜加盐禁食。
简瑶:味辛,温。擅长祛郁化痰,治咳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风毒外泄、肢体疼痛,尤其是祛寒气、解肌汗、除痰癖、疟疾,此外还有快速饱胀。因为味浓气轻,所以速度快,不怎么耗油。既然能除胁肋膜之痰,那他近不言而喻。擅长调理五脏,还能熨平邪气。如果乳癖的痰核始于初,则研究末用醋或水调伏是非常有效的。
本草纲目:宣降,益气,化痰。温心进入肺部。通经活络,温中开胃,发汗散寒,益气化痰,消肿止痛。痰则肿,气则痛。调敷不用醋,消痈消肿。治咳嗽,恶心,麻木,脚气,筋骨。痰阻气滞。肺虚者长期禁用。丹溪说:痰在胁肋之下,皮囊之外,否则达不到目的。古方用它来制涎丹,正是这个意思。寒毛三子养心汤,白芥子治痰,下气宽;紫苏主气,平喘止咳;萝卜为主食,能消肿降气,可多方面研究。医生才是王道,能治好老人的痰、咳、喘、懒食。汤不要煮过头,煮了会变淡。
《本冯静元》:痰在胁肋之下,周皮之外,否则达不到,白芥子用于生津丸,正是这个意思。辛能入肺,温能散表,故有利于理气化痰、止痛、消肿祛邪。以前胁痛无效,吃芥末恢复的偶尔有化痰的效果。还用于治疗上气痰多、多汗的患者,还需服辛散排毒。虽然这是日常常用的产品,但是吃多了会头晕发热,会泄气伤精。肺经有热,实火者不宜。陈年盐芥用于治疗肺脓肿,吐尽臭痰和有毒物质后会痊愈,但第一次不宜。
《本草求真》:白芥子入肺。气味辛温,本书可治胁肋下、周皮膜外之痰。如果不是这样,古方用来控制口水丸的恰恰是这个意思。盖辛能入肺,温能散表,痰在皮下膜外。如果得到这种刺鼻的温暖,就能内外相通,就没有堵塞法氏囊的危险。因此,咳嗽,恶心,麻木和脚气,有毒肿胀和骨骼和肌肉疼痛,由于痰气阻塞,应该用温散治疗,这些都被认为是有启发性的。韩运用三子养亲汤治疗老年人痰浊上气,用白芥子外敷化痰降气。紫苏主气,平喘止咳;萝卜主食丰富健康,医生才是王道。然而,这种巨大的热情是炽热的,疾病已经是。长期服用消耗真气,使人头晕目眩,损害眼睛。肺热阴虚火旺者忌之。
应得本草:辛,温。从太阴经的气分开始。疏通经络,发散水,消除疟癖,治喘止咳。痰在胁肋周皮之外,或达不到。将饼、丸翻炒蒸熟,治腹中空调病;养生研究,调水贴心,引毒下半身,使痘疹不见踪影。肺气虚、胃热者忌用。
《经典之书证》:白芥子布秋天种,初夏收,使其随生命生长,冬天咸。但是,如果夏秋无事,它不知道它发生在冬天,生长在春天,这两个季节都是它胚胎的时候,夏秋也是它最初灭亡的时候的相遇。辛辣味来自秋天,暖气味来自初夏。就是那种来源于水的刺鼻感,温孕来源于寒,温离不开刺鼻,所以刺鼻用的是从水中提取的。辛如此常见,温如此常见,痰寒于中,则气难达,气难达上,故痰寒而益,但留于胸膈,故因脾之磨而面黄,胸膈之痰,温热则寒, 而且刺鼻的时候都很清楚,但不是发泄的力量,所以说后世可以去除。 但可以说,所有的痰和痛,都可以当痰来治,涵盖起来也是有限度的。大老公是空的,小老公是实的,其他的都是不变的。但是白芥的小茎是空心的,大茎是实心的,还是属于一类。空心的茎干可以当痰使气道变窄,实心的茎干则像痰使隧道膨胀。因此,若用于治疗内病,其证必伴有上气,若用于治疗外病,其证必伴有肿痛。所以,每当痰在关节外,骨膜外,久则必有痰在内,肿痛在外,而非虚,故宜按之。
新版本草:辛,温,无毒。入肝、脾、肺、胃、心、络脉。能除冷气,平五脏,膈化痰,祛鬼祟之气,除瘾疟,降息平喘,明目,祛瘀止痛,都可以起作用。能散能降,补能升,助补药,尤擅采集功。不知道怎么用白芥子化痰,不明白为什么频繁用半夏和南星耗气。
白芥子善于化痰生津,表皮外的痰全部消除,优于半夏、南星。半夏燥明阴,南星重伤胃。独白芥末消痰生津,但不消耗肺、胃、肝、心、气之气。适用于分气,即也适用于分血。
或者怀疑芥子能消痰于膈肌,不能消痰于胃、肺。看来肺痰必是贝母,胃痰必是半夏。谁知道呢。老公膈里的痰对调理胃肺也很重要。胃和肺中的横膈膜特别善于储存痰。白芥子消痰于膈,即痰可全消。况且肺胃浅而近,也没什么道理。看看疟疾。正痰藏于膈。用白芥子一两片,炒到底,饭当丸喝,一天之内全部服下,但若疟疾停久,则不是明确的消痰试验。疟疾停了之后,你会热情满满,不耗气,痰是消不了的。所以白芥子祛痰效果比贝母半夏好,谁说肺胃痰不能除。
或者说白芥子虽然消痰于膈,但未必无气,世上有消痰药而无气?说:白芥子不耗气,能安神五脏。耗气,五脏不安。怎么会有一个人耗气的同时五脏安然无恙?其余的化痰药,要么平肺扰胃,要么平胃扰肺,都不如白芥子的五脏。所以比各种消痰的药物都要好。
或者怀疑白芥子能消痰不耗气,但还是用来消痰的,是膈膈之痰,不能全信。岳:白芥子能除膈之痰,肾之痰不能除。吃了白芥子还有痰的人要补肾,肾满了痰就转向自己了。为什么怀疑白芥子不会消除膈肌的痰?
还是怀疑白芥子消除了阴的痰,却没有消除阳的痰?岳:不是,芥子分阴阳的痰都没了,也不用分阴阳了。而肾经的水造成的痰是不能溶解的,剩下的无疑是消除了。
或问白芥子,即芥菜之子。人们吃芥菜籽,觉得有很多消化作用。能消化食物的是白芥子,但似乎不可能多吃。谁知芥菜消食,与芥菜化痰,各不相同,不疑其食,又戒其子。
或者怀疑白芥子可以不耗气地去膈痰。有几个发明,但是不知道横膈膜的痰在哪里。岳:在胃腔上下,不在胃腔上下之外。痰虽然分五脏六腑,但应该都藏在胃膈里。白芥子善于消除膈、膈肌中的痰,在胃中也有消除作用。为什么不进入五脏然后消除?
《本草分经》:辛温入肺。通经络,发汗散寒,温中益气,化痰。如果痰在胁肋之下,皮膜之外,则不必。煎得太好,强度会降低。煎服,3-6g;还是进了药丸,散了。适量外用,研磨和敷料,或用于发泡。
利用注意力;
本品辛温,耗气伤阴,禁忌用于肺虚久咳、阴虚火旺者。胃肠道溃疡、出血和皮肤过敏禁忌。用量不宜过大。
①《纲要》:头晕时吃多了,会泄气,伤精。
②“应本草”:阴虚火旺者,气虚久咳者禁用。
③寒痰阻肺,症见咳嗽、气喘、胸闷、痰多,可与紫苏、莱菔子同用。
④寒痰凝肩背部,经络不通,症见肩背部疼痛或麻痹,可与桂心、没药、木香、木鳖子同用。
⑤寒痰凝络,有结核症状者可外用麻黄、天南星、半夏、僵蚕等煎剂。①治疗感冒无汗:用水拌芥末籽粉灌脐,用热的东西熨,汗出奇妙。(“单纯单方面”)
(2)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一粒,蜜丸,水服为印石井,如五子万奇,每日二次;也可用于散,空腹服用;可浸泡在酒中,用于治疗脐绞痛。(钱进方)
(3)治女子中风,口吐舌缩:芥子1升,细磨,醋3升,煎汤1升,抹于颊下。(《盛慧芳》)
④治疗关节炎:芥末50g,醋适量。先用少量开水将芥末打湿,然后加醋调成糊状,铺在布上用纱布盖好,敷在痛处。三小时后取下,隔三五天贴一次。(徐州《单方新医疗法文选》)
⑤治疗伤寒阴证、腹痛、晕厥:将芥子研末,水贴脐上。(《生活与人生》)
⑥成人及儿童痈肿的治疗:将芥子粉粘在汤和纸上。(钱进方)
⑦治肿毒瘰疬:将小芥菜籽捣碎,用醋做成饼糊。数数就停了,会损伤肉。(“填充肘部背面”)
⑧治咽喉阻塞:芥菜籽150g,捣成细末,用水和蜂蜜调成药膏,敷于咽喉下部,易干。(《盛慧芳》)
9.耳聋治疗:芥末籽捣碎,与人乳混合,用棉花包裹。(钱进方)
主治眉毛:芥子、半夏各等份。最后,混合并摩擦生姜天然汁液。(《孙良方》)
⑾治风湿脚气肿痛无力:白芥子、白芥子、木鳖子(去壳)各50克,白胶香50克,核桃5个(去壳)。在六味上一处倒3000片膏体,每块肥皂擦疮。(《生肌总录》白芥子膏)⑿
【13】治伤寒后冷失音:将白芥子用酒(地)煮,便于GAI天冷时用热裹颈烫。(盛基宗录芥末酒熨烫食谱)5438+0。抗真菌作用:白芥子水溶液(1:3)在体外对紫色毛癣菌、舒氏黄萎病菌等皮肤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本身没有刺激作用,遇水在白芥子酶的作用下产生挥发油(白芥子油)。
芥子挥发油有辛、刺鼻、刺激作用。涂在皮肤上,有温热感,使皮肤发红,甚至引起水泡和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制成芥末硬膏,作为抗刺激剂使用(刺激性药物用于皮肤,其作用不仅限于应用部位,还涉及其他部位,故有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剂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扭伤等。使用前用温水湿润,加强芥子酶的作用(开水抑制芥子酶的作用)。涂抹时间不超过15 ~ 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涂抹5 ~ 10分钟。
芥末籽粉作为调味剂,可增加唾液分泌和淀粉酶活性,降低心脏容积和心率。少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和胰液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大量芥子粉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治疗麻醉药物中毒。
3.其他作用:硫代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使痰液稀释,祛痰。
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盐水提取物后,血压先略有上升,后下降,呼吸增加。
也有报道称,长期给动物喂食芥菜类植物会使其甲状腺肿大,这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刺激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白芥子-药理学(毒理学)
异硫氰酸苄酯腹腔注射对小鼠、豚鼠和大鼠的LD50分别为76-107、68和72mg/kg,口服LD50分别为134、81和128mg/kg。1,种子含有硫代葡萄糖苷,里面有硫代葡萄糖苷。它还含有脂肪油、芥子酶、siapine、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其他氨基酸。它还含有4-羟基苯甲酰胆碱和4-羟基苯甲酰胺。
2.种子含有芥子油苷、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和粘液。原料:白芥子、甘遂各265438±0克,延胡索、阿莎丽各65438±0.2克。
方法:* * * *研末,每次取1/3的粉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状(每次用鲜姜60g,浸泡、捣碎、榨汁),摊在6个边长5cm的方形玻璃杯或塑料薄膜上(糊状物直径3cm),再取麝香0.3g(无麝香时可用1g冰片)。三伏天贴3次(即初、中、末三天的第一天,早上11 ~下午2 ~ 3点敷药,贴后局部有灼痛感提前脱药),贴3年为1疗程。
疗效:据报道,该科治疗哮喘65,438+0,000例,三年显效率60%,总有效率98%。舒菲穴位置:俯卧位,背部第三下椎窝左右各向外5 cm (1.5寸)。心俞穴位置:俯卧位,背部第五下椎窝左右向外5 cm (1.5寸)。舒歌穴位置:俯卧位,背部第七下椎窝左右各向外5 cm (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