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药牡蛎

牡蛎,俗称生蚝和海蛎子。每年冬春季节都是牡蛎的收获季节,中国也有句俗话叫“冬至日明,牡蛎肉肥晶莹”。牡蛎肉肥滑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海底牛奶”。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也是含锌量最大的天然食物之一,对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提高儿童智力和男性精子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因此,牡蛎自然受到广大男女老少的喜爱。

?说起生蚝,很多人开始流口水。但是你知道吗?除了肉质鲜美,牡蛎的壳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药材。

?生蚝:不规则的碎片,白色,坚硬,切面有层次感,微微胀气,味道微咸。微寒,入肝胆肾经。具有宁心安神、潜阳养阴、软坚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心悸失眠、头晕耳鸣、痰核成瘾、腹部肿块等。

煅牡蛎:不规则碎片或粗粉,灰白色,脆,断面呈层状。其主要作用是收敛、强抗酸、止痛。常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

这里有两份牡蛎食谱。

牡蛎猪骨汤

做法:牡蛎肉120g(或蚝油50g),猪脊骨1 kg,去核红枣4枚。洗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文火1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

功效:滋阴养血,平肝降火。适用于慢性血虚,头晕目眩,眼睛肿胀,耳鸣。

烤牡蛎猪肚汤

做法:煅牡蛎30g,白术30g,山药15g,五花肉一个。将烤牡蛎、白术装入汤包,与山药、猪肚一起水煮,煮熟后加盐调味,配汤食用。

?功效:健脾、补虚、涩精。适用于脾虚、厌食或遗精早泄者。

注意事项:急慢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食用牡蛎,脾胃虚寒、慢性腹泻者不宜多食。牡蛎入药时有涩味,湿热邪盛者不宜用。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容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