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的作用
吲哚美辛常用于心血管疾病,属于抗血栓药物。具有抗血小板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血小板粘附,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烷生成。此外,还能抑制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临床上可用于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形成,预防血液透析时血栓形成。吲哚布芬主要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尤其是阿司匹林等药物不耐受时,可以选择吲哚美辛作为替代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200mg,饭后服用。100~200mg每日适用于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
预防措施包括:
1.活动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应慎用吲哚美辛。
2.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者。)应慎用吲哚美辛。
禁忌症包括:
1.对吲哚美辛过敏的人禁止服用吲哚美辛。
2.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低下者禁用吲哚美辛,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肤过敏反应、牙龈出血和流鼻血。
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溃疡、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如果出现荨麻疹样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互动
食物:目前尚未发现食物对吲哚美辛的影响。
药物:
1.吲哚美辛不应与抗凝药物(如肝素和氯吡格雷)合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2.非甾体抗炎药如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合用时会使吲哒布芬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强其抗凝作用和毒性。
3.扩张血管的药物(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与吲哚美辛合用,会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特殊人群
儿童:吲哚美辛对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如果儿童必须使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和成人的监督下服用。
孕妇和可能怀孕的女性:吲哚美辛抑制血小板聚集,孕期用药会增加出血风险,甚至流产的可能性,所以孕妇禁用吲哚美辛。
哺乳期妇女:哺乳期妇女禁用吲哚美辛。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吲哚美辛。65岁以上老年人的剂量应减半或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