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有什么名字?
蒺藜
蒺藜果
【别名】刺蒺藜,刺蒺藜,刺蒺藜。
【来源】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
【植物形态】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多分枝,全株具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小叶5-7对,长方形,长6-15毫米,宽2-5毫米,基部有托叶。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黄色,早落;雄蕊10,5长5短;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花期6-7月,果实8-9月。
生于田野,路边,河边草丛。到处都有生产。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等地。
【采摘】秋季果实成熟时,切全株,晒干,奠定果实,去除杂质。
【性状】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 mm..常分裂成单个分果瓣,呈斧形,长3-6毫米;背部黄绿色,突起,有纵棱和多数小刺,有L对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很难。苦而辛辣。
【化学成分】含有甾体皂苷,其皂苷元为薯蓣皂苷元、鲁斯可皂苷元、hecogenin、吉托皂苷元等。还含有刺蒺藜苷和山奈酚-3-芸香糖苷。
【味】性温和,味辛、苦。本种是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中的有毒植物。它的毒性是全草有毒,马的幼茎会中毒,羊吃了以后头和耳朵会肿,类似于二次光敏毒素金丝桃素引起的症状,称为“头黄肿”,俗称“大头病”。植物中还含有毒性剂量的亚硝酸钾,可引起窒息,水提取物有轻微的降压作用;酒精提取物可以刺激麻醉狗的呼吸。大鼠腹腔注射LD50为56.4 mg/kg,出现兴奋、毛发倒竖、震颤等症状。,然后被深度压制后死亡。刺果会造成机械损伤。口服蒺藜粉后出现猩红热样药疹。
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头晕、胸痛、乳房脓肿、结膜充血、风疹瘙痒。用量为6-9克。
解释:子明,绕过,击败,停止,休息,提升。
气味:苦,温,无毒。(蒺藜:味甘,性温,无毒)
适应症:1,腰痛。将蒺藜捣成粉末,加入蜂蜜,制成如豆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吃两粒,送酒。一天吃三次。
2、全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洗。
3、大便是秘密。用蒺藜(炒)一两枚,皂角(去皮炒)五枚,研成粉末。每取一个钱,盐茶汤就送。
4、月经不合理。还有蒺藜和当归,都平分到最后。每次你去三钱,都会有米汤供应。
5、难产(胎儿在子宫内,胎衣未下;或者胎儿死亡)。用蒺藜籽、贝母各四两,* * *研为末,米汤服三钱。如果过一段时间还不停止,可以再吃一次药。
6.蛔虫病。初秋采集的蒺藜种子贮藏在阴凉处。每次服一勺,一天三次。
7、多年失明。初秋采集的刺蒺藜种子阴干后捣碎成粉,死前服一勺,饭后服,随水送下。一天吃两次。
8、牙齿抖动。用蒺藜去角,磨五块钱,加水稀释浆半碗,温热漱口,很有效。或者烧蒺藜根来糊牙,也可以固定牙齿。
9、鼻塞多年,闻不香。用两把蒺藜,加一大碗水煮半碗,先令病人仰卧。吃饱了。然后把药汁倒进鼻子里。如果不行,可以再倒。当一个或两个小肿块(息肉)从鼻子里喷出时,这种疾病就被治愈了。
10,刀疤脸。将蒺藜和栀子混合,研磨成粉末。加入醋,搅拌均匀。晚上涂在脸上,早上洗掉。
11,白癜风。用蒺藜籽六两,原料捣成粉末。每次两元,热水送下来。一天吃两次。一月后切根。当你服用半个月后,你会在白色的地方看到一个红色的斑点,这表明它是有效的。
12,疖肿。用一升蒺藜籽,火上煮,捣烂,拌醋封疮。生根是愈合。
13,蝾螈尿疮。用蒺藜叶捣碎患处。如果没有叶子,可以用种子代替。
英文名蒺藜
别名刺蒺藜、刺蒺藜、刺蒺藜。
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将植株切开,晒干,铺上果实,去除杂质。
准备
蒺藜去除杂质。
将蒺藜炒至干净,炒至微黄,磨去刺。
盐蒺藜将蒺藜捞出,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取出晾干。
性状本品由5片放射状排列的分果瓣组成,直径7 ~ 12 mm..常分裂成单个分果瓣,呈斧形,长3 ~ 6mm;背面黄绿色,突起,边缘纵行,小刺最多,有1对对称的长刺和短刺,两面粗糙,网状,灰色。很难。无臭,味苦,有刺激性。
鉴别本品黄绿色粉末。纤维木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个别零星分布,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石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成群出现。种皮细胞呈多边形或方形,直径约30μm,壁网加厚,木质化。草酸钙的方形晶体直径为8 ~ 20μ m。
性味辛、苦、微温;有一点毒。肝经。
功能: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头晕,胸痛,乳房脓肿,红眼,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6 ~ 9g。
储存在干燥的地方,以防止发霉。
摘自中国药典
2.在古代,由木头或金属制成的带刺的障碍物被放置在地面上,以阻止敌人的前进。因形似蒺藜果形而得名。《军用六塔》:“有一百二十木蓟,去地二尺五寸,未能骑。他们想成为敌人,掩盖北方...路狭人小,张铁珍芒高四寸,宽八尺,长六尺多,一千二百败。突然到来之前,战斗推进,白刃连上。两片蓟放在地上,和织女连在一起。这些芒相距两英尺,共有22,000块。”《明史·陆涛传》:“是筑堡、修甲、修兵,练本事、练胆量...建国掘城,外布铁刺,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