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肾病的详细数据

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而导致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损害。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症、高血压、血尿酸升高和肾小管功能障碍。痛风性肾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在我国北方较为常见,无明显季节性,肥胖、爱吃肉、嗜酒者发病率高。

西医基本介绍学名:痛风性肾病科室:内科-肾脏病发病部位:肾脏主要症状:结石、蛋白尿、主要病因:高尿酸血症患者多发人群:感染性:非感染性是否入医保:疾病介绍、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预防、饮食注意、疾病介绍痛风性肾病简称痛风肾,是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所致。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症、高血压、血尿酸升高和肾小管功能障碍。痛风性肾病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但在我国北方较为常见,无明显季节性,肥胖、爱吃肉、嗜酒者发病率高。男女比例为9:1,中老年人占85%。如果能早期诊断尿酸性肾病,并给予适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疾病是可以减轻或停止的。病理生理学尿酸性肾病(痛风性肾病)是指血液中的尿酸盐浓度增加到过饱和状态,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引起病理改变。尿酸性肾病的组织学特征为肾间质和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可见双折射针状尿酸盐结晶,引起其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管萎缩,管腔闭塞,间质纤维化,进而肾单位受损。集合管内形成的微钙化可使集合管扩张,易导致继发细菌感染。这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基本上是遗传的,但遗传的方式并不明确。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原发性痛风与肥胖、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①细胞增殖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②细胞过度破坏:溶血、烧伤和创伤、化疗、放疗和过度运动;③肾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和毒物导致肾脏尿酸清除率降低;④外源性因素:高嘌呤饮食、饮酒过量等。尿酸性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约为0.3%,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衰竭由痛风引起,占0.6~1。%.近年来,由于我们饮食中蛋白质和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增加,痛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痛风多见于肥胖、爱吃肉、嗜酒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而痛风肾病的发生多在10岁。发病机制尿酸性肾病和痛风性肾病的病因是血液和/或尿液中尿酸浓度升高,由以下因素引起:1、尿酸生成增加:(1)遗传因素:酶基因突变,如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2)后天因素:骨髓异常增生、高嘌呤摄入、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中果糖含量高、饮料中酒精含量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是三氧化嘌呤,主要由核酸和细胞分解的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组成。食物中的嘌呤被酶分解产生尿酸。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的原因中,次黄嘌呤和鸟嘌呤核糖转移酶(HGPRT)活性降低,磷酸核糖焦磷酸转氨酶(PRPP)、次黄嘌呤和黄嘌呤酶(XO)活性最重要。HGPRT缺乏时,次黄嘌呤鸟嘌呤不能产生相应的核苷酸,次黄嘌呤在体内大量转化为尿酸。PRPP合成酶活性的增加可以增加细胞内PRPP,这是嘌呤转化为尿酸的关键酶,最终增加尿酸的产生。XO将次黄嘌呤转化为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2.尿酸排泄减少:(1)遗传因素:尿酸排泄量或排泄分数减少;(2)获得性因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乳酸、酮体、血管紧张素和加压素等水杨酸盐代谢产物,血浆容量减少,高血压和肥胖。尿酸在体内没有生理功能。生理状态下,2/3 ~ 3/4尿酸由肾脏排出,其余由肠道排出,由肠粘膜细胞分泌到肠腔内。肠道细菌中含有尿酸酶,尿酸酶分解为水和氨,所以尿酸不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肾功能不全时,从肠道排出的尿酸略有增加。几乎所有从肾小球过滤出来的尿酸都被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尿液中的尿酸由肾小管的弯曲部分分泌。已经证明肾小管分泌尿酸,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脏排泄是调节血尿酸浓度的重要环节,影响肾脏排泄尿酸的因素有:(1)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有健全的肾单位代偿,尿酸浓度无明显升高,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不一致。当GFR : 416/μmol/L(7mg/dl)时称为高尿酸血症。发病机理因为95%的尿酸分子以离子形式存在,即尿酸盐离子,在pH 7.4的环境下,血浆、肾小球滤液或肾间质中的尿酸都是尿酸盐离子。在远端小管的低pH环境中,大多数尿酸以非离子形式出现。当尿液浓度和pH值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无定形尿酸晶体沉积在远端小管或集合管的管腔中。由于逆流倍增机制,在肾皮质和髓质之间存在尿酸盐梯度。在尿酸盐浓度足够的髓质中,尿酸形成单酯水合物或尿酸盐晶型为针状,引起以痛风石为特征的巨细胞反应。x射线研究证实,肾记忆有两种晶体:1。针状尿酸单酯水合物晶体。2.尿酸结晶,在显微镜下为无定形物质,出现在肾小管管腔内,可引起肾小管梗阻和急性肾衰竭。据观察,管状细胞与尿酸盐或尿酸盐晶体相互作用,其部分功能是吸收管状腔中的晶体。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晶体实际上可以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肾间质。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尿酸盐或尿酸晶体可以形成焦点核,导致微观痛风石的形成。使用尿酸酶抑制剂、草酸和尿酸负荷同时进行的动物实验证实,尿酸在肾脏中的过度排泄可导致晶体在肾脏中沉积,引起肾脏损伤。临床表现痛风性肾的临床表现早期可包括明显的高血压和氮质血症,病程中25%的患者会合并尿路感染。一般来说,痛风性肾脏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进展非常缓慢,往往需要65,438+00 ~ 20年才会发生肾衰竭。也有20%左右的患者并发尿酸结石,可引起肾绞痛、血尿或尿中排泄尿酸结石。中期痛风性肾病:进入这一阶段的患者尿常规有明显改变,蛋白尿变为持续性,可发现红细胞或管型。患者可能有轻度水肿和低蛋白血症。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腰酸背痛、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如果做相关肾功能检查(肌酐清除率、酚红排泄试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等。),可以发现轻至中度肾功能下降,但血尿素氮、肌酐不会明显升高。所以肾炎患者有必要了解“痛风肾早期有哪些症状”这个问题。痛风性肾病晚期: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更明显,可出现贫血。最突出的表现是肾功能不全加重,尿量逐渐减少,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氮质血症明显。最后发展成尿毒症和肾衰竭,只能靠人工肾维持生命。约1/3长期预防的痛风患者出现肾损害。因此,在治疗痛风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时,一定要有预防痛风肾损害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痛风的复发,预防痛风肾损害的发生。痛风是一种代谢紊乱,是以嘌呤代谢紊乱和血清尿酸含量增加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复发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或尿酸盐沉积于关节、肾脏或其他组织,导致这些器官的损伤和痛风石的形成。发病隐匿或突然,病程长,无法根治。虽然痛风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到,但男性多在40岁以上,女性多见于绝经后。男女比例为20∶1,很多患者有痛风家族史。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血尿酸升高是痛风的病理基础。血尿酸升高的原因有三:1。体内嘌呤分泌和代谢,即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2.高嘌呤食物的分解代谢,即过量摄入外源性尿酸,如过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内脏、鱼类、瘦肉、豆类等。);3.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下降。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感受寒湿热邪,长期痰瘀互结,阻滞经络血管所致。痛风肾损害是如何发生的?痛风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路结石。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引起炎症反应,或尿酸盐结晶沉积在集合管、肾盂或输尿管,引起尿潴留,引起肾病。预防尿酸结晶沉积在肾脏引起的肾脏损害的关键是控制高尿酸血症。临床长期就诊的痛风患者中,约有1/3有肾脏损害。因此,治疗痛风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一定要有预防痛风引起肾损害的意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强间歇性和慢性痛风发作的治疗,降低血尿酸水平,碱化尿液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复发,预防痛风引起肾损害的发生。如何预防痛风引起的肾损害:除了严格遵守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外,增加饮水和碱化尿液,加强清热利尿,通淋排石,对消除肾小管和肾间质尿酸盐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和尿酸结晶沉积引起的尿路梗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临床上有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瞿麦、薏苡仁、车前子、木通、大黄、泽泻、滑石等。经常被适当地添加。此外,经常用车前草、玉米须、薏苡仁代茶饮,也能促进尿酸排泄。因为痛风主要是先天不足,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属于虚实夹杂之证。因此,在慢性期加强肝脾肾的调节,或长期滋补肝肾,或温脾健脾,或强化肝脾肾的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证明,加减独活寄生汤、左归饮、右归丸、参苓白术散均可降低血尿酸。饮食注意1,低嘌呤饮食:通常使用低嘌呤饮食。宜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如面粉、洋葱、水果、牛奶、鸡蛋等。禁止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大脑及各种肉汤、肉汁、沙丁鱼、凤尾鱼、鲭鱼、虾、扁豆、大豆及菌藻等;粗粮、菠菜、菜花、蘑菇、扁豆、畜肉等食物中含有嘌呤,应慎重选择。2、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要达到2500 ~ 3000 ml,多吃水果和含水分多的食物,通过增加尿量来帮助肾脏排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对肾脏的损害。3、限盐:限制钠盐,以每天2 ~ 5克为宜。4、多吃碱性食物:蔬菜水果都是碱性食物,碱性环境可以提高尿酸盐的溶解性,而这些物质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组织中尿酸盐的溶解,有利于尿酸的排泄。一般每天吃1 kg蔬菜(应避免含嘌呤的蔬菜),水果4 ~ 5次。5.禁止* * *性食物:禁止辛辣和* * *性食物,戒烟戒酒。以前认为痛风患者应禁止喝茶,现在认为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时不产生尿酸盐,也没有痛风结石沉积,可以适量选用。痛风肾病吃什么好?积极合理的治疗结合有效的饮食疗法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百合汤百合20 ~ 30g,水煎或蒸熟食用,每日1剂,可长期服用。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百合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可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白前蜜百合20克,车前子30克,汤剂500毫升左右,蜂蜜一勺。均匀服用,每天1剂。功效:补肺益气,健脾利尿。促进车前的尿酸排泄可以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红豆薏米粥红豆50g,薏米50g,粥服,1剂量每天。功效:健脾和胃,利尿祛湿。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土茯苓粳米粥土茯苓30g,粳米50g,先将土茯苓煎成药液,再将粳米煮成粥,每日1剂,可常服。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土茯苓能增加血液中尿酸的排泄。山慈菇蜂蜜山慈菇5g,水煎,加一勺蜂蜜,混合服用,每日1剂。功能:解毒化痰,散结消肿。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适用于急性痛风发作期的湿热型痛风。桃仁粥桃仁15g,粳米150g。先将桃仁捣成泥,加水磨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每日1剂。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血淤痰凝型痛风性肾病。萝卜汤250克,柏子仁30克。萝卜洗净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加入500ml柏子仁和水,煮至熟,酌情加盐。功能:养心安神,利水除湿。经常使用可以预防痛风发作。防风薏米粥防风10g,薏米30g。在水中煮沸,直到米饭煮熟,每天1剂,持续1周。功能:清热、祛风、除痹。适用于湿热痹阻的痛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