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慢性肾病要中西医结合治疗?

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脏疾病,特别是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迹象已经出现时,往往只有西医治疗。但中西医结合可以控制病情,甚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最根本的措施是用中药保护肾脏。中医认为,肾衰竭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元素不足,包括肾精亏虚、阴阳亏虚,还伴有水、湿、浊潴留。在治疗方面,中医主张采用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化:即可以根据个人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的配伍。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家中医肾病中心推荐了保肾片(由制何首乌、山茱萸、制大黄等组成。)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据临床报道,疗效很好,适用于各种证型,尤其适用于病情基本稳定的患者。该药物携带方便,服用方便,价格低廉。

在采取中医治疗的同时,西医的治疗也不容忽视,其重点是严格控制血压。因为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而高血压往往是促使肾功能迅速恶化的一个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洛汀新)一般是特效药的首选;有些可能还需要联合用药,即同时服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选择哪一种要由医生决定。一般来说,应该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35/85mmHg左右。

除了以上两个核心内容,即保护肾脏和控制血压,中医和西医都非常重视食疗,食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中医指出,肾衰竭不是肾虚,不能盲目补,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西医非常重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坚持低钠饮食。但为了保证足够的热量,需要摄入优质蛋白质(鸡肉、鱼肉、牛奶、瘦肉等。)和适量的土豆、红薯、山药、芋头、粉丝、藕粉。但以下食物因含钾量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包括海带、紫菜、蘑菇、西瓜、香蕉、枣、果汁、虾、蟹、旗鱼、鱿鱼、扇贝、蛋黄等。,而且不宜吃太多,因为它们磷含量高。

中医根据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疗法。比如冬虫夏草疗法,具体来说,取5~10片冬虫夏草和10~19片西洋参,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水中煮沸,这样既能喝汤,又能吃到冬虫夏草。此疗法适用于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此外,还有中药灌肠(又称肠透析)、中药浴(俗称皮肤透析)、穴位外敷(内病外治)等疗法。据推荐这些方法的江苏省中医院国家肾病医学中心介绍,它们具有通腑泄浊、清热解毒、利尿止痒、消除水肿、降低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作用。但治疗需要在中医院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才能在家中应用。

下面介绍各种疗法的具体药方,仅供参考。

中药灌肠方法:大黄10g,煅牡蛎30g,蒲公英30g,雪中30g,生甘草10g。阴虚明显者加附子10g,毒邪明显者加槐花30g。水煎至200mg,每天灌肠30~45分钟,休息2天后再灌服。五天为一个疗程。中药浴法:生麻黄10g,浮萍30g,桂枝10g,白鲜皮30g,苦参30g,紫苏叶30g,黄连10g。住院病人可用药浴机熏蒸;家里可以用浴缸或者大木桶。先将药煎两次,然后去渣倒入,再加温水至45℃左右。病人坐在浴缸或木桶里,用毛巾擦皮肤,全身微微出汗。穴位外敷法:常用桃仁、红花、苍术、附子、川芎等。研成细末,加入透皮促进剂肉桂,外敷关元穴和肾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