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痔疮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肛肠痔的病因病机5肛肠痔的症状6肛肠痔的诊断6.1诊断要点6.2直肠脱垂的临床分型7需要与肛肠痔鉴别的疾病7.1内痔治疗脱垂与直肠痔8.1辨证治疗8.1.1脾虚气滞8.1.654388.1.1.4方药治疗8.1.2湿热下注8.1.2 1症状8.1.2 2辨证分析8.1.2.3治疗8.1.2。438+0.3血热肠燥8.1.3.1症状8.1.4肾气不足8.1症状8.2外治8.3针灸治疗8.3.1针灸方法8.3.66。处方438+0 8.3.1.2处方2 8.3.2耳针8.3.3挑刺疗法8.4其他疗法8.4.1直肠黏膜下注射8.4.1适应症为肛肠痔8 . 4 . 4538 . 400888888886禁忌症8.4.1.3手术方法8.4.2直肠周围注射法8 . 4 . 2 . 6558888 . 38 肛肠痔4肛肠痔相关药物5肛肠痔古籍1拼音tu not g ā ng zhi。

2参考英文《痔脱垂与脱肛》[湘雅医学词典]

直肠脱垂[中医术语考试委员会。中药术语(2013)]

3.总结肛肠痔疮为病证名称【1】。参见《疮与溃疡的经验》第7卷。包括痔疮脱垂和肛门直肠脱垂[1]。多由痔核迁延、湿热外感反复发作、气虚所致[1]。症状包括排便时肛门直肠扩张,疼痛性出血或水样黄水[1]。

直肠前翻[2]是这种疾病的名称[3]。参见病原体和阶段理论,第50卷。又称脱肛痔[4]、肠切断术(外科二卷)[5][4]、直肠脱垂[6]、态泄(五十二病方)[7]。是指排便或劳累或蹲下后,肛管和直肠粘膜或乙状结肠的全部或部分突出肛门为特征的疾病[4]。其特点是直肠黏膜和直肠反复脱垂,并伴有松弛,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论病之邪郁》卷五十:“有脱肛者,亦必有脱垂。”

肛肠痔疮相当于西医的肛门直肠脱垂。包括直肠或直肠粘膜脱垂[3]。

4肛肠痔的病因病机大多数肛肠痔是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湿热倾入大肠所致[3]。

小儿气血不壮,中气不足;或者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浪费精力,伤气;或者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导致中气下陷,固脱失调,导致肛肠直肠向外脱垂。

中医认为,脱肛不仅与大肠有关,还与肺、胃、脾、肾有关。肺、大肠为表里,胃为六腑之源,脾为肺之母;肾始开窍二阴,主元气,可影响大肠,引起脱肛。脱肛有两种类型:虚证和实证。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脱垂与解剖缺陷有关,如骶骨前方弧度变平,直肠失去骶骨支撑,肠管方向垂直,肠管容易下移和插入,常见于发育不全或先天性发育不全的儿童,老年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神经麻痹等。也可由习惯性便秘、长期腹泻、反复分娩、慢性咳嗽、体力劳动强度过大等引起。

肛肠痔多是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无力或括约肌松弛所致[6]。一些长期引起腹内压升高的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长期咳嗽等,也是引起脱垂的原因[6]。

5肛肠痔疮的症状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端的粘膜或肠壁向外突出[6]。多见于老人、儿童和身体虚弱者[3][6]。排便后的肛门直肠脱垂,初期可自然返出,中期必须用手返出,常因咳嗽、用力、行走等原因而随时脱出。在后期[3]。

6肛肠痔的诊断多见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孕妇。

肛肠痔疮发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排便初期直肠或肛管突出肛门,之后可自行恢复。后来自己恢复不了,需要用手撑着。如果长期不治疗,脱垂会逐渐加重,甚至在咳嗽的时候也能脱出。

病情严重时,可伴有没完没了的排便或小腹肿胀。由于直肠黏膜反复脱垂,常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渗出甚至渗出。体格检查显示* * *松弛,收缩力减弱,镜检显示直肠内黏膜皱襞。

6.1诊断要点①排便时排泄物出来,轻者可自行返出,重者不返出。经常* * *摔倒和没完没了的排便[6]。

②患者蹲起排便时,直肠黏膜可见“放射性”或“环状”脱垂[6]。

③直肠指检括约肌松弛[6]。

④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6]肿瘤嵌入时可见。

6.2直肠脱垂临床上分为三度。现代医学将脱肛分为三度。

I度脱垂:直肠黏膜脱垂,呈红色,长约3 ~ 5 cm,手感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排便后可自行返出。

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垂,长约5 ~ 10 cm,呈圆锥形,颜色淡红,表面有环状、层状粘膜皱襞,摸起来厚而有弹性,* * *松弛,有时排便后需用手托住。

ⅲ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垂,长10cm以上,淡红色,圆柱形,质稠可触,排便后需用手托住。

7需要与肛肠痔鉴别的疾病7.1内痔脱垂内痔脱垂的患者,痔核分离,无环状黏膜皱襞,呈暗红色、蓝色或灰白色,易出血。

8肛肠痔的治疗8.1辨证论治肛肠痔宜清利湿热,益气升降[1]。用调肝散切碎,外用五倍子、明矾各一两,水煎熏洗[1]。

气虚者宜益气下沉,服补中益气汤;湿热降入大肠者,先清湿热而升之,如黄芩、黄连、槐花、黄柏、升麻、柴胡[3]。

虚证:起病缓慢。刚开始你感觉* * *胀,大便下坠,肠端轻微脱垂,然后会自行收回。时间长了,你会失去治疗,直肠脱垂会越来越严重,脱出后会感到无力。必须用手帮你拿回来,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苔白,脉弱。

证候:湿热或痔疮迫使直肠下垂,伴有局部红肿、热感、苔黄、脉滑。

8.1.1脾虚气陷型直肠脱垂是指脾虚气陷,使肛门内的肿瘤会出来,颜色偏红,并伴有* * *胀,便溏,便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加重。

8.1.1.1症状:大便或咳嗽,旅行时肛门肿瘤脱垂,轻重不等,颜色微红,* * *肿胀;疲劳、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8.1.1.2辩证分析中,气不足,脾气不升不降,无法吸收,所以直肠脱垂,* * *胀大;中气不足导致疲乏无力;脾气虚,运化无力,会导致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都是气虚的表现。

8.1.1.3治疗方法:健脾益气,升气固涩。

8.1.1.4补中益气汤配方。

气虚抑郁者,宜益气举升,用补中益气汤,重用人参、黄芪、升麻;虚火者加黄芩、黄连、槐米;虚寒者,用理中汤。

8.1.2湿热下注型直肠脱垂是指湿热下注,肛门出现肿块,颜色为紫红色或暗红,甚至表面部分溃烂、糜烂,* * *痛,* * *灼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

8.1.2.1症状:顽固性直肠脱垂、肿胀、红肿、灼热、渗出、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

8.1.2.2辨证分析,久不归的肛外脱肛,感染的是湿热毒邪。湿热蕴结时,脱垂胀大,脸红灼痛,甚至渗出滋养水;湿热蕴结,气血不畅会引起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都是湿热的表现。

8.1.2.3清热利水法。

8.1.2.4治疗穿山龙的方剂。

肠胃湿热所致的脱肛肿胀者,服用付费饮料和大清粉饮料。同时局部熏洗可同时使用:感冒患者用荆芥、葱白煎洗,龙符肝、鳖头灰、百草煎碾成粉,再用油调匀;热者用芒硝、明矾汤洗净,与黄柏、牡蛎粉混匀;对于红肿疼痛的患者,用蜗牛去痰,加入冰片,用水外敷(见“治肛切直肠”)。

湿热降入大肠者,宜清湿热,促湿热。处方为黄芩、黄连、槐角、黄柏、升麻、柴胡等。五倍子白矾煎液外用熏洗。

8.1.3“血热燥结型直肠脱垂”指血热肠燥,表现为大便两三天,大便干结,肛门疼痛带血,腹部胀满发红,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数。

8.1.3.1症状:大便运行两三天,质干硬。排便时,肛门内的肿瘤出来,疼痛带血,腹满,舌质红,舌苔黄而干,脉数快[4]。

8.1.4肾虚不固型直肠脱垂是指肾气不足,由直肠滑脱,* * *松弛,或子宫脱垂引起,伴有生长迟缓,慢性腹泻痢疾,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

8.1.4.1症状直肠滑脱,* * *松弛,或两者子宫脱垂,伴有生长迟缓,慢性腹泻痢疾,尿频,夜尿多,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4]。

8.2外治可用向京粉、五倍子、明矾熏蒸[3]。

(1)熏洗疗法:将苦参和石榴皮、枯矾和五倍子煎煮熏洗。

(2)药物治疗用五倍子粉或马博粉外敷。

8.3针灸治疗8.3.1针灸方法8.3.1.1处方:一针、长强、承山、大肠俞、二白、气海俞,荒谬;艾灸百会,气海[6]。每次3 ~ 5点,留针20 ~ 30分钟;或者用艾灸[6]。

8.3.1.2平方二法则?益气固脱

处方?柏慧昌强达舒畅

方毅?百会是督脉和三阳经的交汇点,气属阳,统一于督脉,能使阳气旺盛,有升、升、收之功。长而壮是督脉的异络,与* * * *相近,可以增强* * * *的克制能力,而大肠俞是大肠之气的调摄之地,可以充实大肠之气。

配穴配证?肺气虚-舒菲,肾虚-肾俞,三阴交,湿热下注-阴陵泉,承山。

操作?毫米针,补法,湿热下注下法,百会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8.3.2耳针取穴?直肠皮质下结肠

方法?毫米针灸,每天1次,一针30min每一次;也可以用针埋,也可以3 ~ 5天换一次1。

8.3.3选择治疗方法选穴?在第三腰椎和第二骶椎之间的纵线上任意选择一个皮肤反应点,距离脊柱1.5英寸。

方法?用三棱针或尖针穿刺皮肤反应点出血处,外用消毒纱布。

8.4严重脱肛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其他疗法应视情况采用注射疗法和手术治疗[3]。

8.4.1直肠黏膜下注射法将药物(6%-8%明矾溶液)注入直肠黏膜下,使分离的直肠黏膜和肌层粘连固定。具体注射方式有两种:直肠黏膜下穴位注射和柱状注射。

8.4.1.1适应症I、II度脱肛,以度脱肛效果最佳。

8.4.1.2禁忌症为肠炎、腹泻、肛周炎症及持续腹压增高的疾病。

8.4.1.3操作方法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后,将直肠黏膜暴露于外。或在* * *显微镜下,从牙线上1cm处开始,环形选取2 ~ 3个平面,或垂直选取4 ~ 6排,每个平面或排选取4 ~ 6个点,各点之间的距离错开,每个点注射药物0.2 ~ 0.3 ml,不要刺人深,也不要注射人粘膜浅。总注射量一般为6 ~ 10 ml。注射后用塔纱加压固定。注射后,在暴露于肛门外的直肠粘膜齿线上的ltm处的粘膜下层中,在点3、6、9和12处进行柱状注射。长短视脱垂长度而定,每柱用量2 ~ 3 ml。注射后,它被送回肛门。注射后仰卧休息2天,2 ~ 3天不能排便。一般1次注射即可治愈。如果疗效不好,7-10天后注射1次。

8.4.2直肠周围注射8.4.2.1适应症为肛肠痔ⅱ度和ⅲ度脱肛。

直肠炎、腹泻和直肠周围急性炎症在8.4.2.2的禁忌症。

8.4.2.3的操作方法:术前一晚用千分之一肥皂水1次,术前1次,在舒窈点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取截石位或侧卧位,进行局部及肛门消毒。操作者戴无菌手套,使用纤细的腰部穿刺针和20mL注射器,取距肛缘1.84~6cm的3、6、9点为插入点,先在3、6点位置刺人。也就是说到达肛提肌,通过肛提肌进入盆腔和直肠间隙。这时,另一根手指伸进直肠。小心触摸针尖,确保针尖在直肠壁外,然后进针2 ~ 3 cm,再慢慢注入4 ~ 6 ml药物,使药物呈扇形均匀扩散。用同样的方法从另一侧注射。最后6点打针,沿直肠后壁进针,刺4 ~ 5 cm后到达直肠后间隙,扇形打针4 ~ 6 ml,3点打针12 ~ 18 ml。注射后局部消毒,覆盖无菌纱布。卧床2 ~ 3天,大便控制3天。术后1 ~ 2天可出现低热,但不会超过38℃。术后常规使用抗细菌震荡剂预防感染。

另外还有* * *宫缩和直肠疤痕固定。

9肛肠痔疮患者的日常保健1。患脱肛后要及时治疗,防止发展到严重程度。

第二,避免重旅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咳嗽等疾病,防止腹压过度增加。

第三,经常进行提肛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