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半夏为什么反对乌头?
十八反认为半夏能燥湿、通窍、生津,故润燥;栝楼、贝母、白蔹、白芨都可以化痰开窍、清热。乌头辛热有毒,能散寒湿、祛风、助阳、退阴。所以反对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的人,寒热性质不同。海藻散寒消肿解毒,甘遂、芫花、大戟去瘀利尿。如果和甘草一起用,会增加药物的毒性,所以不能和甘草一起用。所有人参都能补气,芍药能收敛。细辛虽能祛风,但能养肝润肺,说明此药能降。这些草药和专治呕吐的藜芦自然背道而驰,不能同用。可见,所谓对立主要是药物性质的对立,医生在调配处方时应尽量减少药物之间的矛盾。
虽然从古至今临床上一直使用上述多种对立药物的记载,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利用矛盾使之互补,不仅无害,还能促进治疗。比如陶弘景说:“古方也有对立面,但无害。那些微妙的人不可能知道这一点。”尤易云:“甘遂与甘草并用,欲留饮首战,因相激而相得益彰”,都是例证。从临床实践来看,古代胡洽用十枣汤治疗痰饮成瘾,加甘草、大黄,以甘草为甘遂、芫花、大戟的对立面;东原用萧中溃坚汤海藻治痨,取草藻相反;丹溪用莲心饮治疗肺结核,取芫花和甘草的反面。今天有治心悸的人参藜芦丸,治痹症的五凤北归丸,治瘿瘤的草枣丸。都是用抗毒药物相互刺激,或者减缓属性,使其缓慢,使药物在医院里挥之不去,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古人提出的十八般反对。因为“十八反”的提出必须有实际根据。现代实验证明,大戟、芫花、甘遂能增强其对小鼠的毒性,同时毒性增强的程度与甘草的剂量密切相关,即甘草剂量越大,毒性越强。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慎重起见,既要重视古人的传统经验,又要在长期的反复实践中,探索其奥秘,鉴别其真伪,做到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