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的治疗

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特别是稍有疲乏,易感冒,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疗:益气固表。

用法:

加减:多汗者,加浮小麦、糯米根、牡蛎;气虚重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数,麦冬,五味子。

营卫不和证

证候:恶风出汗,四肢酸痛,头痛,时冷时热,或偏汗,苔薄白,脉缓。

处理方式:调和阵营和守卫。

用法:

加减:出汗多,酌情加入牡蛎、龙骨。

风湿表证

症状:多汗,恶风发热,体重酸,小便不利,苔薄腻,脉缓。

治法:祛湿解表。

用法:

加减: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紫苏叶;身体疼痛重者加羌活、防风、白芷。

暑伤津气证

症状:发热,口渴,心神不宁,体灼热,小便短黄,呼吸粗糙,面红,舌质红,苔黄,脉弱。

治法:清热解暑,益气生津。

用法:

加减:很烫,加金银花、石膏;很渴,加生地和花粉;出汗过多,加五味子、煅牡蛎。

湿热蕴蒸证

症状:头汗多,口腻口渴,体热少,身倦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滑。

治法:清热祛湿。

用法:

加减:腹胀便溏不适,加苍术、大腹皮;若身体疼痛沉重、嗜睡,可加入防己和黄豆黄卷。

阳虚证

症状: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呼吸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弱或浮数无根。

治法:回阳祛邪。

用法:

加减:口干舌燥,加麦冬、五味子。

镇静剂,如安定,可以给精神紧张和失眠的人。如果心率加快,可以给心得安等。

单方和专利药品:

★麻黄10g,牡蛎20g,面粉20g,水煎。

★黄芪、小麦各15g,大枣5枚,水煎。

★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两次。以夹脊穴(颈3-5)、使穴、三阴交穴为主,阴面、伏六、太冲、内关等穴交替使用。

常用止汗中药:黄芪、牡蛎、浮小麦、麻黄、五味子、五倍子等。,基本可以根据辨病辨证来选择。1.黑豆15g,浮小麦30g,乌梅3g,煎服。

2.玉米芯60克,小儿参30克,炒。

3.金雀花根60克,麦麦天(用布包裹)30克,野黄豆30克,水煎后连用数日,适用于病后自汗。

4.沙参兔肉汤:此汤滋阴益气,敛汗。沙参20克,玉竹20克,陈皮4克,兔肉200克(微烤),熬汤。

5.桑葚茶:此茶滋阴止汗。桑葚子20g,五味子15g,糯米根45g,水煎服代替茶水。

小儿自汗的中医食疗

1.黄芪生鱼汤:此汤用于健脾益气,涩精固液,用于气虚、表虚、阴虚。

黄芪10 ~ 15g,茯苓10 ~ 15g,胡萝卜60 ~ 100g,生鱼200g(微炸),做成汤。

2.诺根五斗汤:此汤固表养血,用于虚汗自汗。

糯米根(洗净)60克,黑豆30克,以开水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