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药膳?

按照中医的理论,对于每一种疾病,都应该“良方,唯法有据,有理有据”。在药膳的选择上,一定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和治疗原则。在积极辨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择药物处方或选择食物和饮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当患者出现精神困倦、四肢无力、气短懒言、头晕自汗、食欲不振、胃脘隐痛、大便溏泄、舌淡、舌苔白、脉慢而弱等症状时,中医通过辩证法称之为脾虚气弱。这时候就要应用健脾益气的药膳。健脾益气药膳中使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子、芡实等。食用药膳有:人参枣饭、山药汤圆、茯苓包子、健脾糕、枣粥等。

根据正确的时间

由于季节不同,人们服用不同的药膳。药膳中有四时五补之说,即春季气候温和,万物向上生长,五脏属肝,故应以肝主疏泄,需要补肝,称为升补,适宜吃首乌甘片、妙香通片等药膳。夏天气候炎热,人体喜欢冷,五脏属于心脏,需要补充。适合吃西瓜杯、荷叶鸡胸肉等药膳。秋天气候凉爽,五脏属于肺,需要补充。适合食用菊花肉片、人参丸子鱼、玉竹等药膳。冬季气候寒冷,阳气深藏,五脏属肾,寒邪易损伤肾阳,需要滋补。适合食用药膳,如贵气鸡、马龙肉鸡等。此外,还有一些四季皆宜的药膳,如茯苓包子、银耳汤等。

除了四季对人体的影响,还有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对人的生理、病理、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性品味

一般来说,温热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证、阴证;凉凉食疗中药,如绿豆、莲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热证、阳证的治疗。还有一种食疗中药,没有明显的温凉倾向,比较平和,叫平。以各种牲畜肉为例。羊肉狗肉性温,兔肉性寒,马肉性寒,猪肉牛肉驴肉性平。就五味而言,酸味中药材,如乌梅、石榴,味涩涩;食疗苦味中药,清热降气,泻火燥湿,如苦瓜清热解毒,杏仁降气。用于食疗的甜味中药,可以起到滋补、调和、止痛的作用,如大枣、蜂蜜、麦芽糖等健脾养胃、补肺补虚、止痛等。药食同源的辛味中药有散寒行气的作用,如生姜、大葱散寒,陈皮、砂仁行气;咸味食疗中药能软坚散结,如海苔、海带;温和的食疗中药,如茯苓、薏苡仁等,可以渗尿。药膳的应用还应注意中药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一般来说,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只有根据性味合理选择药膳,才能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