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珠简介

目录1拼音2概述3鹿角胶珠的加工方法4鹿角胶的性质5鹿角胶的经络6功效与主治7鹿角胶珠的加工效果8鹿角胶珠的存放方法9参考附:1古籍中的鹿角胶珠1拼音Lù ji lù jiǎo jiāo zh

用鹿角胶珠总结加工品,方法是用蛤粉炒。蛤粉炒鹿角胶在宋代已有,见《朱士奇治病验方》。鹿角胶是由鹿科马鹿或梅花鹿的骨化的角或第二年春天锯割浓缩后脱落的角基(即鹿角盘)熬制而成的胶棒块[1]。鹿角胶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疲劳消瘦、崩漏出血、便血血尿、肝肾不足引起的肿痛。炒蛤蜊粉可降低其粘性,纠正其不良气味,使其酥脆,易服用,利于粉碎,可用于丸、散[1]。鹿角胶珠圆形,表面黄白色或微黄色,光滑,有蛤粉,松散易碎,稍有气体,微甜[1]。

3鹿角胶珠的加工方法梁代有白胶法(《经传注》)[1]。

南北朝时用无灰酒煮(论雷公烘焙)[1]。

唐朝有烤煮的方法使颜色变黄(外台秘笈)[1]。

到了宋代,又有了炒蛤蜊粉、螺蛳粉等方法(雷朱弁石计燕方艺)[1]。

明代增加了炒珠(普济方)、鹿角霜炒珠(证治标准)等方法[1]。

目前主要的加工方法有捣碎、切块、炒蛤粉[1]。

鹿角胶块的制作方法:去除杂质,擦去灰尘,捣成块,或烤软,切成小方块(D) [1]。

鹿角胶珠的加工方法是:将蛤蜊粉放入热锅中,用中火炒至柔韧状态,加入鹿角胶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胀成圆球状,内部无中心时取出,将蛤蜊粉过筛,放凉[1]。

每100kg鹿角胶块用30 ~ 50 kg蛤蜊粉[1]。

4鹿角胶珠的特征鹿角胶为立方体或不规则碎片,黄褐色或红褐色,半透明,部分碎片有黄白色泡沫层[1]。脆而脆,断面光亮[1]。微微的气息,微甜的味道[1]。

鹿角胶珠呈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光滑,上覆蛤粉[1]。海绵状,易碎[1]。微微的气息,微甜的味道[1]。

5.鹿角胶的性味归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鹿角胶味甘、咸、温。归肾经和肝经。

神农本草经:“甘平。”

《名医录》:“温,无毒。”

本草郑铮:“甘咸,温。”

本草颜回:“从少阴、厥阴的经脉入手。”

本草释义:“入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6鹿角胶的功效与主治《中国药典》(2010版):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疲劳消瘦、崩漏出血、便血血尿、阴疽肿痛。

中医大辞典:鹿角胶具有补血益精的功效。治疗肾气不足、疲劳消瘦、腰痛、外阴坏疽、男性阳痿遗精、女性宫寒、崩漏带下。

中药:鹿角胶具有益精血、安胎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精血不足、疲劳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崩漏带下、吐血、鼻衄、咯血、小便不利、坏疽溃烂。

中药炮制:鹿角胶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冷,疲劳消瘦,崩漏出血,便血尿血,外阴坏疽肿痛[1]。如治疗胎动、妊娠出血的鹿角胶汤(《生肌综录》);鹿角胶汤治疗五劳七伤及腰痛(太平盛辉汤)[1]。炒蛤蜊粉可降低其粘性,纠正其不良气味,使其酥脆,易服用,利于粉碎,可用于丸、散[1]。

《神农本草经》:“主伤劳,腰痛消瘦,补中益气,妇人无子血瘀,可止痛安胎。”

《名医实录》:“治吐血、出血、宿崩、四肢酸痛、出汗、淋水、跌打损伤。”

《药性论》:“主人肾气虚,可防胎儿受寒,治小便赤白,止吐血。”

医学概论:“咳嗽、吐血、咯血、咳血、尿血、出血。”

《本草纲目》:“治劳咳,遗精,血尿,疮肿。”

《玉姚博解》:“温肝补肾,益精血。治阳痿滑跌打损伤。”

吉林中草药:“健脑强心。治疗脑水肿。”

7鹿角胶珠的加工功能鹿角胶味甘、咸、温【1】。入肝肾经【1】。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效[1]。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冷、疲劳消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坏疽肿痛[1]。如治疗胎动、妊娠出血的鹿角胶汤(《生肌综录》);鹿角胶汤治疗五劳七伤及腰痛(太平盛辉汤)[1]。

炒蛤蜊粉可降低其粘性,纠正其不良气味,使其酥脆,易服用,利于粉碎,可用于丸、散[1]。

8鹿角胶珠的储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