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口苦口干的中药
说到苦味,口中的虚可以导致苦味,楼主胃不好就是胃不舒服,不代表肝胆湿热,不代表有实热。楼上的大小柴胡汤是做什么用的?还有那个加膏药的不能因为病人说肝胆湿热就认为是吧?哪里看出有湿热,所以给胃打那么多膏药,用很多膏药不好?以下复印件仅供参考。我上面说的对人不对。希望楼上有人不介意。
食管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1.胃不和降:治疗原则:和胃降逆。处方:傅玄代赭汤。旋覆花12g、赭石30g、党参12g、半夏12g、甘草12g、大枣4枚、茯苓15g、白术12g。阐述:本方为和胃降逆主方,本方中重用旋覆花、赭石治疗胃气,减少反流;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甘草等。清半夏,祛痰,降逆,和胃,止呕。如果反酸明显,加瓦楞子、乌贼骨等。;元胡、白芍、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等。2、肝气犯胃: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和胃。处方:四七汤。紫苏梗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柴胡12g,木香10g,香附15g。阐述:肝气郁结可抑制脾土,导致肝胃不和,胃气上冲。四逆汤是辨证论治的良药。药证对应,疗效显著。处方中苏静、柴胡、香附疏肝理气;陈皮、木香调理胃气;半夏、茯苓、竹茹和胃止呕。如心烦、口苦、黄连、龙胆草;便秘增加黄、未成熟的枳等。3、胃阴不足:治疗:滋阴养胃。药方:脉门冬汤。麦冬15g、天冬12g、石斛10g、花粉12g、玉竹10g、甘草6g、半夏9g、竹茹12g、生地15g、玄参15g、陈皮65438。阐述:肝气长期郁结会消耗胃阴和内生虚热,可能处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作期。治疗宜滋阴润燥,生津和胃。麦冬、天冬、石斛、花粉、玉竹、生地、玄参宜生津润燥,和胃养阴。半夏、竹茹减少不良反应,止呕;陈皮、郁金理气解郁。如发热症状明显者加黄连、金银花,胸骨后疼痛加重者加五灵脂、元胡。4、脾胃虚寒:治疗原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药方,四君子汤。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陈皮12g、半夏9g、吴茱萸6g、砂仁9g、旋覆花12g、赭石24g、木香6g、甘草6g。阐述:该病久治不愈,停滞耗气,阴损阳,最终导致气虚阳虚,形成脾胃虚寒之证。治疗要健脾和胃,益温阳,辅助降逆和胃。处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吴茱萸用于暖胃;旋覆花。和赭石草。久病肾阳虚者,可加附子、肉桂。本方适用于慢性体弱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脾胃虚寒,临床治疗必须抓住病机关键,在辨证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脾胃、疏肝解郁、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在抑制胃内容物反流方面,主要使用旋覆花和赭石,后者用量可为30 ~ 40g,并加入生姜、竹茹、半夏和干姜。在抑制胃酸方面,煅瓦楞子、海螵蛸和白芨可以重复使用。大青叶、金银花、威灵仙、元胡、川芎等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党参、白术、黄芪可用于脾胃气虚,30 ~ 40g肝气郁结可用柴胡、姜黄、白芍、枳壳等治疗。这些药物联合应用,可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抑制胃气上涌,减少胃酸反流。如果西药酸和胃复安一起使用,疗效会更好。中药及简方:(1)山楂内消丸:山楂1000g,焦六曲麦芽150g,连翘、枳壳各60g,研成细粉,加蔗糖600g,加水270ml,炼蜜为丸,每次6-9g,每日2次,用于此病。(2)五汁安中饮:由五汁饮裁制而成。韭菜汁1份,牛奶6份,姜汁1份,梨汁3份,莲藕汁3份,混合均匀,煮沸后温服。20ml一天三次,还是慢慢吃。(3)食管炎经验方: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g,胖大海50g研成细粉,蜂蜜调成150丸,每次1 ~ 2丸,每日3次。用于吞咽疼痛或梗阻的患者。(4)降气化痰方:瓜蒌、红藤各65438±05克,法半夏、莱菔子、枸杞子各65438±02克,黄连5克,降香、苏子各65438±00克,赭石3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痰热明显的患者。(5)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10g、薤白12g、半夏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胃酸倒流、胃灼热、恶心呕吐明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