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花中“两绝”的是
“争天下第一,独天下第一香”。牡丹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它色彩斑斓,雍容华贵,富贵端庄,香气四溢,品种繁多。它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长期以来被视为财富、吉祥、繁荣的象征。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爱花的民族,尤其是牡丹。我们的祖先对牡丹的喜爱和栽培的历史几乎和它们的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历史一样长。
牡丹,原是陕西、四川、山东、河南、西藏、云南等山区的一种野生灌木,分布在海拔1500m左右的山坡和林缘。中国栽培牡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甘肃武威1972东汉墓葬中发现的医学简牍中就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中国牡丹从野生引种到观赏栽培约1650年。栽培品种从单瓣花逐渐演变为复瓣、重瓣,甚至梯田花。促进牡丹品种向重瓣进化的主要力量是良好的栽培条件。众所周知,品种的优良品质和分枝是通过嫁接固定下来的,从中涌现出大量的新品种。
总之,从唐代开始,牡丹就被誉为“国色天香”。由于历代全国上下的一致珍爱和喜爱,牡丹热潮一次次被掀起。事实上,牡丹已经被赋予了国花的地位。尽管朝代更迭,但花王牡丹,群雄逐鹿,国色天香的崇高地位从未动摇!在中国人的眼里,牡丹的影响深远,名声显赫,地位尊贵,是其他花卉无法企及的。
牡丹和芍药并称为“两绝”。自古就有“牡丹为花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相”的说法。这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牡丹在花中处于“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地位。
芍药是春天百花园的好花。每当春末夏初,当花朵凋零,花园似乎有点寂寞时,牡丹含苞待放。如果恰好是一夜小雨,你会在清晨遇见盛开婀娜的牡丹花。它的图案有的像建筑,有的像皇冠,有的像碗,有的像盘子,有的像绣球,如马鞍,点缀在绿叶之间,给寂寞的花园带来生机。苏轼写了一首诗,“谢谢花人,谢谢你的怜惜和寂寞,把春风留在牡丹厅”。芍药具有色、香、韵之美,历代诗人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艾灸人口的诗篇。如唐代韩愈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未曾见瑰丽香,红光闪碧蟠龙,独感惶恐情,居仙宫第九。”这充分表达了作者陶醉于芍药之美,如临天堂的感受。
芍药喜温和干燥的气候,喜肥,耐寒,耐旱,耐阴。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屋后、树下、林缘都可以生长,但不如阳光充足的地方茂盛。宜种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疏松的沙土上。粘质土、盐碱土、碎石土都不适宜,潮湿低洼的地方也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