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型的历史记录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治其酒”的记载,《针灸学经典甲、乙序》中说“汤始于夷阴”,这表明商代已出现酒和煎剂。战国晚期的《内经》中有关于汤醪的专著,记载了汤、丸、散、膏、丹、酒六种剂型的制备、用法和主治。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多种药物剂型,如汤剂、浸剂、酒剂、浸剂、糖浆剂、膏剂、栓剂、熏蒸剂等。,首次记载了动物胶、蜂蜜、淀粉糊作为丸剂辅料的用途,为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晋代葛洪《肘后》增加了铅膏、干膏、蜡丸、浓缩丸、含片、条、饼、尿道栓等十余种剂型。唐宋时期,医学著作相继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剂型的内容。宋代《和济方》中所载的许多方剂、剂型和制备方法,至今仍在中药制剂中使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几乎配制了各种传统剂型,达到40种左右,许多剂型的制作和应用也符合现代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