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菖蒲简介
2英文参考菖蒲[湘雅医学词典]
3藏菖蒲药典标准3.1称藏菖蒲。
臧昌普
菖蒲根
3.2来源本品为传统藏药。它是天南星科菖蒲的干燥根茎。秋冬季节挖掘,去除须根和泥沙,晒干。
3.3特征本品呈扁圆形,略弯曲,长4 ~ 20厘米,直径0.8 ~ 2厘米。其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节明显,长0.5 ~ 1.8~2cm,纵向有皱纹,表面有密集的点状根痕。叶痕为斜三角形,左右交替排列。鳞片状叶基部和毛状须根通常留在侧茎基部痕周围。质地坚硬,横截面呈浅褐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大量褐色油细胞。强烈而具体,辛辣。
3.4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呈方形,外壁增厚,褐色。皮层宽阔,可见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排列成网状,有较大的空腔;有散在的纤维束和叶脉维管束,叶脉维管束外韧;内皮层很明显。中柱破坏了大多数维管束,维管束呈环状且坚韧。褐色油细胞散在薄壁组织中。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20min,冷却,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取2g藏菖蒲作为对照药材,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5检查3.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0%(附录IX H第二种方法)。
3.5.2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8.0%(附录ix?k).
3.6含量按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3.7加工去除杂质,切片,干燥。
3.8性苦、辛,性温、燥、涩。
3.9功能与主治:暖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积、白喉、炭疽病等。
3.10用法用量3 ~ 6g。
3.11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3.12来源《中国药典》2010版
所用藏菖蒲处方:茜草丸50克藏茜草200克丹参120克安息香50克藏菖蒲130克白蔹叶100克草乌50克麝香1克臭柏膏。...
二十五种儿茶丸散(制)15g渣练膏50g铁棒锤40g麝香1g藏菖蒲50g木藤50g水牛角15g珍珠母25g甘肃棘。...
二十九味羌活粉香镰形棘豆25g沉香25g牛心血25g藏菖蒲10g硫磺10g刺绿绒蒿25g熏牛25g切丁。...
二十五味阿魏阿魏粉5g阔叶树15g紫草15g黑冰片(炭)15g藏菖蒲15g明盐15g制备方法:将上述二十五味粉碎成细粉。...
八物支钉丸、紫应时(用火煅醋淬7次,不要磨水飞)、石菖蒲(泡米一夜)、乳香(不要磨)。制备方法精细。...
用藏菖蒲的方子比较多。
一种中成药,流感丸棒嘎100g大戟软膏50g草乌50g安息香60g藏菖蒲80g龙骨50g麝香1g苦丁茶100g牛黄1g。...
茜草丸50g藏茜草200g紫草120g安息香50g藏菖蒲130g山矾叶100g草乌50g麝香1g臭柏膏。...
二十五种儿茶丸散(制)15g渣练膏50g铁棒锤40g麝香1g藏菖蒲50g木藤50g水牛角15g珍珠母25g甘肃棘。...
二十九味羌活粉香镰形棘豆25g沉香25g牛心血25g藏菖蒲10g硫磺10g刺绿绒蒿25g熏牛25g切丁。...
二十五味阿魏阿魏粉5g阔叶树15g紫草15g黑冰片(炭)15g藏菖蒲15g明盐15g制备方法:将上述二十五味粉碎成细粉。...
藏菖蒲中使用的中成药较多。
古籍《本草纲目》中的藏菖蒲:【草部卷十九(水生植物二十三种)】菖蒲为使用者所用,不足补其母。诚然,肝苦,急用辛补之。《道藏经》有一卷《菖蒲传》,语言粗糙。今天我就简单说一下主云:常。...
冯秘籍提示:【杂病大小合十四淋大小(有茎出血血尿)】明确饮湿土可通气源,肾水可自闭,但小便受抑。至于把水道变成大肠,澄清浑浊的尿液是绝无仅有的。...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第八号(水生植物二十三种)】有白流者,名西溪孙。《别录》提要说:白昌十月采。臧琦说:这就是今天的流阳。一个杨昌。在水边。人也叫常。...
《金匮要略》:【卷五耳病】肾虚耳聋,不学)人参、茯苓、蛇床子(炒)、牡丹皮、当归(酒浸)、菖蒲(米浸一夜)、炙甘草、黄远志、白芍、防风(各一两)、羊肾(...
医方集:【第一补】孔圣枕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