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概述
一般理论
一、中药鉴定的定义:研究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拓展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二、中药鉴定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中医药遗产和传统鉴定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整理。
并研究其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验、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发现和拓展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草药、饮片、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的任务是
1,考证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医药遗产。
2、鉴别中药真伪,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制定中药标准化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来源。
5.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品种直接关系到中药质量,正确的品种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中药品种混乱复杂的原因:
1,与同一事物同名异名的异物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祥,导致后世品种混乱。
3.有些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4.拥有一种以上的药物是很常见的。
7.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复杂,发掘祖国医药遗产的途径:
1,通过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努力做到一物一品。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化,正确继承古代中药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品种研究。
4.部分道地药材的考证。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6.将本草考证与当前药用品种考察相结合,可以纠正历史错误,发现新品种。
八、中药真伪、真伪的含义:真、假、优、劣是指中药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真”,即正宗,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含的中药都是正宗的;“假”,即伪品,都是伪品,包括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要求的中药品种,以及冒充中药的非药品或冒充正品的其他药品。“优”,即品质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药”,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
中药材假冒、混淆、掺假的原因;
1,错种、错采、错采、错卖、错用
2.一些名称相近或形状相近或成分相近的变种之间存在混淆。
3.有的人故意造假,假的才是真的。
九、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1,培养条件
2、收获和加工
3.原产地
4.存储时间
5.运输
6.非药用部分超标
7、人工休假
8、个别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流入市场。
中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有效成分或物质的含量。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往往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依据。
评价中药质量的方法有药效学、免疫活性、化学模式识别结合药效学、纹理图等。
目前中国药典中中成药常用的鉴别方法是显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