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秘密简介有什么作用?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寒秘病因病机5寒秘症状6证候分析7寒秘治疗7.1治疗7.2方剂药物治疗7.3针灸治疗7.3针灸治疗7.3.2方剂2 7.4按摩疗法7.5食疗7.5.1推荐食材7.5.2推荐食疗方剂8便秘参考资料9附件:1治疗寒秘的穴位

2英文参考寒性便秘【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3总结寒性恒常(1)为病证名称[2]。又称阴结(蓝室秘藏,干凳之门)和寒秘(奇效方子之秘门)。指寒邪内郁,表现为大便坚硬,腹痛,痞闷拒按,胁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紧[1]。

4寒秘的病因病机寒秘是阴寒凝结,腑气受阻所致[2]。

《圣纪总录·大边肖门》:“下焦空寒,窘重,谓之寒秘。”

5寒性症状寒性患者排便困难,排泄困难,腹痛,腹满,拒按,胁痛,小便长,面色无华。白,四肢不温,恶热恶寒,或背部酸冷,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脉紧[3][4]。

《辨证论治要诀:便秘》:“寒之秘,寒气过胃,凝阴固摄,津液不通,胃秘而不通。其人受肠中气袭,喜热恶寒。藿香正气散加半钱,关桂、枳壳加半钱,吞服半粒硫磺丸为宜。”

《医学说明》:“世人知道热的秘密,却不知道冷的秘密。若寒为秘,则冷气凝结,津液受阻,如冻于寒,水成冰。治疗八味丸、半硫丸以温滑为宜。”

《医心领悟与大便不通》:“寒闭者,唇淡,口淡,舌白,尿清,喜热恶寒。这叫阴结,宜用温药润燥,少珠加理中汤。”

6证候分析:阴寒盛滞于胃肠:阳气较弱,寒气内生,肠道传导较弱,大便难行,不易排出。阴寒气阻,故腹部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无权,所以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长。脸?舌淡白,苔白,脉沉,都是阳虚内寒的表现。[3]

7治疗寒秘7.1疗法寒秘宜温阳通便[3][4]。

7.2可用于治疗寒秘的方剂【备注】济川汤(镜月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肉桂。方剂中肉苁蓉和牛膝温肾助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降浊;肉桂温阳散寒。也可以选择半硫丸【备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记局方):半夏与硫黄。[3]

7.3针灸治疗7.3.1处方及一治原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取穴:大肠俞、舒天、枳沟、上巨虚。

方一:大肠俞是大肠和腑气传递的地方,与舒天相配合,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脉升三焦,调腑气;上巨虚是大肠的下穴,意为“五脏六腑同治”,调理脏腑之气,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

因阴寒而灸神阙穴。

操作:毫米针,平补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7.3.2第二方主要选取大肠俞、舒天、大恒、枳沟、上巨虚等穴位[5]。寒秘者,宜灸神阙、气海[5]。

7.4按摩疗法[6]

取穴:足三里、大肠俞、枳沟、曲池、漳门、祁门、下巨虚、舒天、大恒。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舒天、大恒穴,每穴约65438±0分钟;用手掌揉法逆时针揉腹部8分钟。按摩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程度为准。将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持续3-5分钟。按胸胁腹的章门穴、奇门穴,以酸胀为度,不宜过重。

7.5食疗7.5.1寒性食材患者宜吃桑椹、火麻仁、锁阳、蜂蜜、核桃仁、羊肉等。[4].

7.5.2推荐食疗处方[4]

1.紫苏马人粥(普济技能方):紫苏10g,马人15g,粳米50 ~ 100g。将紫苏、火麻仁捣碎,用水研磨,滤汁,用粳米煮粥,随意食用。

2.锁阳的桑葚蜂蜜水(中国药膳):锁阳15g,桑葚15g,蜂蜜30g。将锁阳、桑椹加水煎煮取汁,加入蜂蜜调匀,分两次服用。

3.核桃粉(经验公式):核桃5个,晒干研末。睡前用开水送服1 ~ 2个月。

8关于便秘便秘(便秘[1][7])是疾病的名称[8]。见《杂病源流》、《犀烛》、《便秘源流》。也就是便秘[8]。又称排便困难[5]。它是便秘、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的症状。便秘虽属于大肠传导功能障碍,但与脾胃、肾关系密切[3]。其发病原因为燥热、津液不足;情志不和,气滞;以及疲劳、内伤、体虚、气血不足[3]。

目前热秘往往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和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证论治。详见便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