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紫珠简介
2英文参考大叶紫珠根或叶[湘雅医学词典]
3中药辞典大叶紫珠大叶紫珠是中药的名称,来源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1]。
3.1大叶紫珠的别名[1]
3.2来源和产地马鞭草科植物大叶紫珠的根、茎和叶。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1]。
3.3味苦,微辛,平[1]。
3.4功能主要用于化瘀、止血、消肿、止痛。治鼻衄、吐血、咯血、痔疮、跌打损伤、跌打出血、风湿、痈肿疮毒[1]。
3.5大叶紫珠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0g;外用:捣实或研磨[1]。
3.6化学成分叶含大叶紫珠酮、大叶紫珠酮单乙酸酯、异亚丙基大叶紫珠酮、大叶紫珠萜酸、5,4 '二羟基3,3 ',7三甲氧基黄酮、5,4 '二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和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还含有桦木酸、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和山楂酸[1]。
3.7药理作用木犀草素在体外对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在体内也有很强的抗感染作用;对猪嗜血杆菌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木犀草素还具有抗炎、解痉、祛痰、抗癌、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胆固醇的作用[1]。
4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叶紫珠4.1拼音名称Dà Yè Zǐ Zh
4.2大叶紫珠的别名是大叶紫珠、大风叶、落水紫、红大岳、假大艾。
4.3大叶紫珠,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中的大叶紫珠,连根带叶入药。夏秋季节采摘树叶,洗净鲜用或晒干研成粉末备用;一年四季都可以取根切片晒干。
4.4原灌木到小树,高达3m。小枝上覆盖着灰色粗糙的毛茸茸的毛发和长毛。叶对生,叶长圆形或椭圆形披针形。夏天和秋天,叶子的叶腋会开出紫色的花,许多花连成一个多聚伞花序。果实小,球形,直径约2毫米,成熟时呈紫色。
4.5性味辛、苦、平。
4.6功能主要用于化瘀、止血、消肿、止痛。叶:用于吐血、咯血、鼻衄、便血;外用治疗外伤出血。根:外伤肿痛,风湿骨痛。
4.7大叶紫珠的用途:叶、根0.5 ~ 1;取适量叶子外敷,干叶研末敷患处。
4.8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5《中华本草》大叶紫珠5.1源于《广州陆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5.2拼音名称dàyèzüzh
5.3英文名Bigleaf Beautyberry叶,Bigleaf Beautyberry的根或叶
5.4大叶紫珠别名假苦艾、白骨风、大风叶、蜘蛛、白背木、薄柏木、白狗肠、羊耳、止血草、驱风木、岩贼子叶、大蚂蚁、白米木。
5.5来源:双子叶草本植物大叶紫珠的根或叶。
拉丁动植物矿物名称:大叶紫珠。
采收与贮藏:一年四季都可采集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收获,干或鲜。
5.6原灌木为小乔木,高35m。小枝近正方形,浓密的灰色和厚厚的毛茸茸的分支。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2cm,多级分枝有浓密的灰白色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披针形或卵圆形椭圆形,长1024cm,宽510cm。顶端短而渐细,基部钝圆或宽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有短毛,脉密,背面密被灰白色的分枝毛,两侧有不明显的金色斑点。810对侧脉。聚伞花序腋生,57次分叉,浓密灰白色分枝毛;苞片线形;萼杯状,长约1mm,被灰白色星状毛和黄色腺点覆盖,萼齿不明显或钝三角形;花冠紫红色,长约2.5毫米,疏生星状毛;雄蕊4枚,花丝长约5毫米;子房稍有毛。果实球形,紫红色,具腺点和微野心。花期4月,结果期765438+2月。
5.7栖息地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2000m的山坡路旁、疏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
5.8栽培1。气候土对土地要求不严格,一般坡地都可以生长,房前屋后也可以种植。最好生长在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2.扦插繁殖是主要的种植方式。在广东每年48个月可以种植,10个月可以扦插成活。最好选择3年以上健壮的植株,剪去上一年的枝条,剪成1218cm的长度(一般要有23茎),株距15x15cm,斜插在肥沃的半沙土中,然后压实浇水。23个月后,根和叶长得更强壮,可以种植。种植时,在选定的土地上挖一个坑,坑里放一些垃圾肥料,出苗前两天,充分湿润苗床,用泥土挖出幼苗根部,放入坑内,填土,压实浇水,每天浇水1次,直至成活。3.田间管理扦插后每天浇水1次,直至生根发芽;落叶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施弱人粪1次,加速新根生长。夏季必须盖草遮荫,避免幼苗晒伤;深秋育苗要用稻草覆盖,保护幼苗越冬。种下后必须每天浇水1次,直到成活。
5.9性状鉴定叶片大多卷曲、皱缩。完整叶片展平,披覆长圆形至椭圆形披针形,长1024cm,宽510cm。顶端呈锥形,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锯齿状,顶端灰绿色或棕绿色,短而软直,底部灰白色茸毛,两侧有不明显的棕黄色腺斑。叶柄长12cm,密被灰白色柔毛。气微苦涩。
5.10叶中的化学成分含有谷甾醇、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山楂酸、多廿烷酸、二十三烷酸、二十四烷酸、二十三烷酸乙酯和3,7,3 '三甲氧基5,4 '二羟基黄酮(3,7,3 '三甲氧基4 ',5二羟基黄酮)。根、地上部分和叶中的四环二萜有两种:松脂萜酮和松脂萜酮一乙酸酯。
5.11性味硬;平的
5.12归经;肺经
5.13功能主要用于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要咯血;出血;吐血;便血;创伤性出血;跌倒和肿胀;风湿痛
5.14大叶紫珠口服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捣实;莫言山。
5.15各派讨论广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止血、镇痛、化瘀、消肿。治疗消化道出血、咯血、鼻出血、外伤出血、拔牙出血、外伤肿痛、风湿骨痛。
5.16摘自《中华本草》
6大叶紫珠药典标准6.1名称大叶紫珠
大叶子猪
大叶紫珠
6.2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大叶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的干燥叶或多叶嫩枝。夏秋季采摘晾晒。
6.3特征本品多为皱缩卷曲,部分破损。展平后,完整叶片长圆形至椭圆形披针形,长10 ~ 30cm,宽5 ~ llcm。上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短柔毛,粗糙;下表面浅绿或浅棕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主脉和侧脉突出,小静脉伸入齿端,两侧可见腺斑。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钝角,边缘锯齿状。叶柄长0.8 ~ 2厘米。纸。气微,味苦。
6.4鉴别(1)本品粉末为灰黄色至棕色。菲律宾腺毛有两种:一种是星状毛,多数断裂木质化,完整的为1 ~数轮,每轮有1 ~ 6个侧细胞;另一种非腺毛1 ~ 3细胞,直径25 ~ 33微米,壁厚。腺鳞头部有8 ~ 11个细胞,呈扁圆形,柄极短。腺毛头部有2 ~ 4个细胞,柄部有1 ~ 2个细胞。草酸钙簇细小且分散在叶肉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30分钟,过滤,蒸发滤液,加甲醇2ml溶解残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外,熊果酸对照品加入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附录ⅵ b),吸取供试品溶液3~5μl和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冰醋酸(20: 5: 8: 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6.5检查6.5.1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5%(附录ⅸ H第一种方法)。
6.5.2总灰分不得超过11.0%(附录VII K)。
6.6浸出物应根据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附录X A)用热浸法测定,以稀乙醇为溶剂,不得少于15.0%。
6.7含量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录ⅵ d)。
6.7.1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5%磷酸溶液(17: 83)用作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2纳米。根据毛蕊花糖苷峰计算,理论塔板数应不低于3000。
6.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50%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6.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0.25g(过4号筛),准确称定,置于带塞锥形瓶中,准确加入50%甲醇50ml,塞好,称定,放置过夜,加热回流65,438±0小时,放冷,再次称定,用50%甲醇补足失重,摇匀。
6.7.4测定方法分别准确吸取65,438±00μl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产品。
以干品计,毛蕊花糖苷(C29H36015)的含量不得少于0.15%。
6.8大叶紫珠片6.8.1处理去除杂质,喷洒清水,切段,干燥。
6.8.2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肺、胃经。
6.8.3功能与主治:化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鼻衄、咯血、呕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及肿痛。
6.8.4用法用量15 ~ 30g。适量外用,研磨后涂于患处。
6.8.5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6.9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