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屠呦呦身上提取青蒿素之前,疟疾不是可以完全治疗成功吗?

中医最早治疗疟疾的方法是针灸。根据疟疾的不同类型,《黄帝内经》“苏文刺疟”篇记载了30余种针灸处方,包括单刺、刺灸、放血等。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艾灸方法。

在药物治疗方面,古人长期使用常山、蜀漆。《本草纲目》中说:“常山、有劫痰止疟之功,惟须祛邪提阳之后。如果运用得当,就会看到神奇的效果;如果用错了方法,真气会疼。六经疟、五脏疟、痰湿、积食、痢疾疟,必须分阴阳两虚,不能一概而论。”

特别是常山,一千多年来一直被用作控制疟疾的常用药物。东晋方士葛洪曾写过一本实用的古代“急救手册”,名为《肘背》(又名《肘背救死》、《肘背救急》)。所谓“肘背”,就是指它不长,可以挂在肘后,方便携带。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古代一些常见疾病的简单急救处理方法,包括疟疾。

《肘后疟疾》共32方,其中使用常山方14方,占34.8%。葛洪《常山方应用笔记》中也有“取首服,不可休”和“取最佳服”的经验。

此外,孙思邈在《钱进方》中记载了34种治疗疟疾的方法。除了9首引用的外,其余25首中有64%使用了常山或蜀漆。《外太秘药》85个抗疟方中,除《金匮要略》、《肘后》、《千金方》外,新增方药39个,其中多达76%的方药使用常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长山山,黄花蒿的方子还被收入《肘后治虐》。用法极其简单:“一手拿着青蒿,用两升水染一下,拧汁,全部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