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职工54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464人,占职工总数的84%。67%,主任医师28人,研究员6人,副主任医师113人,中级及以下职称317人;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335张;医务科设有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骨、针灸、推拿、皮肤、肛肠、急诊等14个一级临床科室,肾病、心脏病、脾胃、呼吸、脑病等12个二级专科科室,中风、风湿、结石、心肌炎等65438+个专病诊室。我院还有中医、中药、针灸三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通过“三级甲等医院”验收。1998被省政府精神文明办授予“黑龙江省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称号,1999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国家中医肾病治疗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剂型改革基地”验收,心血管内科成为“黑龙江省中医心脏病治疗中心”,针灸脾胃病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博士后研究中心于2000年获得人事部批准。“九五”期间,医院连续三年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振兴经济三等奖”,并先后被确定为2001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首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近日,我院肾内科再次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肾病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也被认定为“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医学中心”。这些成绩不仅使我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而且摆脱了困境,步入了良性运行的发展道路。

从1995开始,在大胆实施医疗体制分配机制综合改革的同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医院的现状,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制定了医院发展框架,以内涵建设为主。人们意识到,如果所有部门都大而全地发展,不仅缺乏条件和力量,而且会削弱甚至失去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因此,他们必须“专科化”这一突破口就选在了肾脏病专科的发展上。由于肾脏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专科,不仅有合理的专家梯队和系列专科药物,而且在治疗专科疾病方面疗效较好,技术力量雄厚,社会影响广泛。当时肾内科70张床位占全院总床位近1/3,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基础,发展潜力巨大。如果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肾病专科建设上,我们就把从1994开始,我们就集中了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专科疾病建设的要求,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建设。经过充分论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床位由70张扩大到130张,占当时全院床位总数的64%,病房由2个增加到3个。以张琦教授为技术顾问,以主任医师等一批具有30多年肾病治疗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主任医师等100名优秀青年中医为业务骨干,成为中医医院技术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肾病专科,并于1995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药肾病医学中心建设单位”。

中心建设过程中,在保证人员、资金、设备倾斜的同时,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分工明确。医院负责组织指导中长期计划的实施,协调沟通,全程监控医疗费用,确定可控单病种并掌握单病种诊断率、中医治疗率、治愈好转率,监控单位床位、各级医生人均经济指标,做到宏观指导,不脱离各病区实际。对病区、人、事区别对待,灵活处理,不违背总原则,定期整理病区建设发展意见反馈,及时调整补充建设内容,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微观管理不受科室日常工作的束缚,赋予科室一定的自主权,使医疗、科研、教学等指标符合实际,有针对性,便于随时掌握科室建设情况。中心三病区总结制定了临床工作中相关单病种的诊断标准、出入院标准、常规诊疗、疗效标准,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建议和人选,确定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引进和实施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掌握肾脏疾病最新学术发展动态和学术交流,积极申办高水平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经过三年的建设,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诊疗效果居国内领先水平。不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一般肾脏疾病检查治疗手段齐全,而且肾脏病中心实验室开展的尿红细胞形态检测、双链DNA、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甲肌酐检测等技术国内领先,全省也只有我们能开展。一些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诊疗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承担省部级项目5项,获得科技进步奖3项。可以说我们掌握了同级别西方医院的诊疗方法。我们不仅有他们没有的方法,而且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来我院就诊的患者35%以上是省级各大医院转来的,省外患者26%以上。1999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成为全国五大中医肾病治疗中心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心规模进一步扩大,床位增至140张,占全院总床位的41.79%。床位利用率全年保持在96%左右,年门诊量占全院总门诊量的39.43%。目前我院开展的肾活检技术比较成熟,成功率为100%,仅有少数病例。到2001年,仅肾病中心年业务收入就将达到1326万元,占医院总业务收入的31.78%,已初步实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