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农村土法制作“九曲”需要哪些杂草?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最流行用土法做酒曲药,因为农民有余粮做米酒。那时候我家每年要做20斤干酒曲药,一斤酒曲药大概能酿1.000斤糯米,才能酿出自制米酒。过年前每个月都有邻居来我家讨要酒曲药。当时洒酒曲药在我们当地方言里叫白药,因为酒曲药本身的颜色是白色的,
那么用什么样的药材做酒曲药呢?这种草药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辣蓼,因为辣蓼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辣蓼,一种是小辣蓼。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但辣蓼的叶子略小。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好的曲药呢?在农村,每到入夏以后,当小水沟或河塘边的小辣蓼正在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把这些小辣蓼剪下来,在太阳下暴晒3到4天。晾干后,挂在墙上一段时间,取下后放入大锅中用水煮。水烧至黑褐色后,捞出辣蓼渣,取出。之后用手揉成和汤圆一样的干湿程度,再用手把面团揉成和汤圆一样的大小。但各地制曲药的原料种类多,方法不同,导致酒的味道也不一样。
那么如何把汤圆大小的湿米粉面团变成药呢?首先我们取一斤老白药,也就是老酒曲药。因为是干的圆的,所以我们把它做成面粉,然后用老酒曲药一个一个地蘸湿米粉团的样子,然后放进一个用竹子编的圆筛座,但是竹筛一定要装满干稻草,把蘸了老药的米粉团放在上面,然后再放竹子。一般放在20度左右的温度下三天三夜,然后拿出来看已经长出了3到4厘米左右的白毛,再放在太阳下暴晒,直到干了,那你就大功告成了。请注意,三天后小粉球的药拿出来看表面有毛,颜色为绿色或灰色,药报废,做出来的酒无效,做出来的酒变成酸酒。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