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气”的四性是什么?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神农本草经在序言中指出:“药有酸、苦、苦、辛、咸五味,寒、热、温、凉四味”,并首次提出了药味论,沿用至今。其实把寒、热、凉称为药性更准确,所以现代中医著作会把“气味”改成“性味”。
中药药性是指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其实中医里面甚至还有药物,也就是说中医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种。中医的性质主要是根据药物对人体的治疗作用来概括的,相对来说是根据疾病的寒热性质来概括的。凡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滋阴潜阳的药物,都被认为是寒凉中药;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扶阳消阴的药物,则认为是热性或温性中药。
中药的不同作用:(1)寒凉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或补阴的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或甲亢的疾病。(2)温性中药具有散寒、温里、燥湿、行气、壮阳的作用,主要用于寒证或功能减退证。(3)药性平和的中药多为补药,用于体质较弱,不能适应寒温中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