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经济观点节选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时代变了。当前,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进外资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因此,当这种发展经济的手段不再有利于发展经济的目的时,引进外资的相关政策就应该果断调整。尤其是当一些外资明显带有歧视性和掠夺性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大声对他们说不!(参见宋的博客梅沙河畔《中国引进外资30年后的反思》)

2.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有很多事关全局的重点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是。钢铁不重要吗?虽然钢铁很重要,但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家,没有钢铁,就只能回到原始社会,过着石头当犁,树叶当衣服的原始生活。如果说石油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那么钢铁就是它的骨架。由此可见钢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行业,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近10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钢产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产钢国,在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保增效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所以我说:钢铁行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头号功臣,一点也不为过。(参见宋的博客《梅沙河畔,钢铁工业为中华崛起立下汗马功劳》)

3.几年前,中国一些城市为政府官员举办了几次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各地政府负责人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此与培训班前相比,全国多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这是否符合经济规律,还需要观察。但是,我认为任何一个经济发展时期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我们知道,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现代服务经济过渡,必须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如果他们跨越工业文明,直接进入现代服务经济时代,由于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这种跨越式发展不可能长久,他们肯定逃不出经济规律的“惩罚”,终将回归。我相信做这件事的人会回去的。如果那个区域这样做了,那个区域就会回去“补课”。(见宋博客梅沙河畔《中国很多城市需要补工业文明课》)

4.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普遍存在“三多三少”:具体来说,要尊重政府的意志,不那么注重经济规律;口号多、政策空,科学论证和规划少;因循守旧多,服务创新少。多关注政府意志,少关注经济规律,表现为“跟风”发展第三产业。其实政府的意志主要是首长的意志。“一把手”外出考察回来,马上就会想起第三产业的喜人发展形势和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马上组织人制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由于忽略了别人发展第三产业和自己发展第三产业的不同背景,在这个城市第三产业短暂的虚幻繁荣之后,又回归了平凡,领导很失望。其实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如果非要把它打扮成皇帝的样子,那就尴尬了。空洞的口号和政策多,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少,说明领导决策后,有关部门马上组织人制定宣传材料,大会关注,议论纷纷。制定了很多口号和政策,但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即使制定了一个方案,写得有多宏伟,画得有多漂亮,论证也变成了支持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打折扣。这个第三产业规划到底有多大用处?因循守旧多,服务创新少,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传统服务业进入门槛低,所以跟随者多,但门槛低,效益差。他们没有意识到,即使他们做到了,他们也只能坚持老办法,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自我创新能力差。事实上,发达城市传统第三产业项目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20%以下,而我们大部分城市还在80%以上。(参见宋的博客梅沙河畔《中国大部分城市的第三产业都在三个以上》)

5.有些地方在介绍主要投资产业时,要么是八大主导产业,要么是十大主导产业。我在想,这个地方的资源能支撑这么多主导产业吗?市场能支撑这么多主导产业吗?在招商引资方面,一个什么都可以做的地方,其实什么都不能做。原因很简单。一个地方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市场容量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不负使命”地全力支持多个行业;什么都做,必然导致各行业对现有资源的掠夺性利用,即增加成本,浪费资源,让大部分行业没有资源可用。其实一个地方的吸引力不是什么都搞,而是专业地搞一个或几个行业。这一方面是资源本身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是投资者自身能力的约束,同时也有市场的约束。一个什么都做却什么都做不好的地方,就像一个什么都做的企业。其实就是没有主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自己的市场份额的企业,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正确的做法是:在招商引资中,提高项目集中度,提高产业集中度,从集中度角度整合资源,从链条角度发展产业,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在重点吸引外资的产业选择上,要强调产业的质量,不是产业的数量,而是产业链,是产业的配套、延伸和关联效应,而不是追求产业门类有多齐全。建华先生在香港提出了两个口号,一个是建设国际数码港,一个是建设国际中医药港。以香港的资源和条件,董建华先生似乎可以提出十项、八项甚至更多支柱产业或口号。然而,他只提到了两个。为什么?注重产业集中度,培育核心竞争力。以香港的主要产业和项目数量为标准来衡量内地一些地方的投资项目,我们当地的一些支柱产业或重大项目确实越来越分散。(见宋的博客《梅沙河畔,中原商人的崛起》)

6.中国商业领域的开放不是不足,而是有余,甚至是有余!中国商业领域的开放必须是“阶段性的”,逐步恢复到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的状态,不能继续放大。这不是做不到的事,而是一定要做好、做精、做精彩的事。因为商业的过度开放,已经开始危害我们的国民经济,正在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商业,无论是零售还是批发,都影响着生产和消费的两端。就消费而言,由于有相应的替代品来弥补某一种商品短缺而导致的消费失灵,所以只要商品供应充足,同类产品不缺乏,商业对消费者来说基本上可以维持稳定的水平。但生产就不一样了:为了把产品变成商品,除了少数企业通过直销的方式直接卖给消费者,绝大多数企业都必须满足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订货要求,否则就不可能进入市场。这样,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按照商业企业的命令组织生产。如果我们的企业被外资控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行业也会被外资控制。如果这些外资企业有一定的外国政府或财团背景,而这些外国政府或财团有国家利益,或者单纯的政治目的,对于中国来说,下一个可能性是什么?为了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他们会巧妙地采取一些措施,引导我们的企业按照他们的想法和要求组织生产。而我们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警惕,或者迫于生存的压力,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踏入自己设下的陷阱,从而越陷越深,最终摧毁我们的国民经济,损害我们的国家利益,甚至颠覆我们的国家政权!(参见宋的博客《商业网点规划事关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