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侄子患有右额蛛网膜囊肿,请专家解答如何治疗?

蛛网膜囊肿

姜,女,40岁,正科级干部。1999年6月22日首诊。1个月前,因剧烈头痛,脑部核磁共振显示右侧额蛛网膜囊肿大小为2.5cm×3.8cm×4cm。怕手术求中医。目前头痛呈搏动性、持续性,主要在右额,甚至两侧太阳穴,头重,精神差,无恶心、呕吐及视力变化,月经量少,有血块,周期正常。舌尖苔薄黄,脉细而沉。过去患有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痰瘀阻滞于脑髓深络,经络气机阻滞,导致疼痛。治疗:化痰祛瘀,通脑络,软坚散结。处方:夏枯草15克,生龙骨15克(先炒),川贝母9克,焦山楂12克,地龙6克,水蛭5克,全蝎3克,石菖蒲9克,山慈菇9克,桃仁9克,制香附12克,红花。8月27日第二次诊断:头痛减轻,轻度头晕,精神好转,舌脉一致。减去决明子和焦山楂,加入钩藤15g和天麻3g,30剂。6月第三次诊断165438+10月1:仍有轻微头痛。原方减少夏枯草、生牡蛎、生龙骨,加钩藤15g、天麻10g,7剂。165438+10月10四诊:轻微头痛、月经期、量色正确。原方中减少山楂、决明子,加川芎15g、天麻3g、钩藤15g,共7剂。165438+10月19五诊:加强化痰之力,持续服用。天麻5克、钩藤15克、半夏12克、化橘红12克、茯苓18克、当归18克、炒枳壳9克、川芎15克、炒远志6克、石菖蒲6克、桃仁9克。连续看了三次,上面略有不同。至2000年9月25日,他主诉头痛明显减轻,并感到麻木或寒冷,尤其是大腿外侧,面部经常感到冷风吹来,舌淡,脉搏细而重。这对经络不利,气血不通。原方中增加了益气活血通脉、生黄芪、桂枝、防风、鸡血藤等。到2月21,麻木感已除,大腿外侧似乎有热流过,浑身舒服,头痛已4天未犯。6月22日随访一个多月,头痛消失。后续半年没做。

穴位:蛛网膜囊肿,中医辨证属于“证积”范畴,责痰瘀阻滞脑络,治瘀化痰是关键。夏枯草、川贝母、升龙木具有清肝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与山慈菇配伍,清热解毒、消肿,可谓标本兼治。全蝎、僵蚕、水蛭、地龙具有息风解痉、化瘀通络的功效。用量要小,逐渐递减,分散。使香附通十二经脉,调理经络之气,尤其是肝气,改善情绪。石菖蒲芳香开窍,引药入脑。蛛网膜囊肿是一种有形的肿瘤。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以免一时见效,药物发作严重会损伤脾胃。明智的做法是把眼光放长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樊永平,男,1996,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师从王绵之教授。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中医科,担任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生主任医师、中医科主任、导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