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抗原性是药疹的最主要原因吗?

不言而喻,药物是药疹的外因。药物的外因有很多因素,如杂质、剂量、种类、给药途径、蓄积、抗原性等,都与药疹的发生有关,但相比之下,我们认为药物的抗原性是药疹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药物多为小分子化学物质,只能算是半抗原。它们必须在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然后药物才有抗原性。临床上使用的抗原性药物越多,发生药疹的机会就越大。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安眠药和磺胺类药物,是引起药物性皮炎最常见的药物,占所有药疹的一半以上。当然,抗癫痫药、吩噻嗪等药物引起的药疹也非常引人注目。这里必须指出,药疹以前主要是西药引起的。

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剂型的创新和改革以及临床应用的广泛,中药引起药疹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应引起警惕。更值得注意的是,药疹的病因有时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一些具有药用功能的食物或饮料中含有的色素或香料,本质上也具有药用功能。因此,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第二,药物有时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体内,比如喝注射了青霉素的奶牛的奶,吃含有防腐剂或抗菌产品的食物,这时药物可以不知不觉地进入体内。

第三,交叉过敏,即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也会引起过敏反应。比如对普鲁卡因过敏的人,服用磺胺类药物后也会引起药疹。由于上述两种药物的化学结构非常相似,上述情况往往会导致误诊,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药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为因素,也就是人们所知道的内在因素。换句话说,只有人(过敏体质)对药物敏感,否则不会引起药疹,这是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虽然吃药的人很多,但是出药疹的也就那么几个。

该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未来仍有许多因素有待阐明。但是皮肤科医生倾向于认为大部分药疹还是过敏反应引起的。

其主要依据如下。

(1)药疹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使用者需要4-20天。如果致敏状态已经形成,会在10分钟到24小时内发生。

(2)药疹的发生与药物的剂量和药理作用无关。患过药疹的人,即使使用小剂量的致敏剂,仍有可能再次发病。

(3)部分病例可用增敏剂脱敏。

(4)恢复后,如果使用与原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也可引起药疹,即上述交叉过敏;还有一种情况,当患者处于高度敏感状态时,仍可对某些化学结构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称为多价过敏或多价变态反应。

(5)该病可用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有些药疹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药物毒性或光敏性有关。前者如药物性剥脱性皮炎,一般认为是药物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引起的毒性反应;后者,如磺胺类药物,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可能会发生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