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眼睛的中药配方

突发眼痛红肿:薄荷2克,羌活9克,当归16克,黑枝16克,龙胆草16克,蜜花16克,荆芥穗9克,白芍15克,饭后黄连3克。眼睛干涩疼痛缺水:当归16 g川芎6 g生地16 g白芍15 g决明子16 g白芷6 g密蒙花16 g麦冬16 g灯芯;眼云:煅石决明16 g、决明子16 g、蜜花16 g、蝉蜕12 g、蒺藜16 g、当归16 g。

包括决明子、菊花、荞麦皮、绿豆皮和黑豆皮。

祛风、清热、明目的功效。

制备混合有上述药物枕头。

用法代替枕头。

说明本方代替枕头使用,可以清热明目。长期治疗肝经风热眼或肝火眼痛、绿盲等病症。药方中的所有药物均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的功效,气味芳香,质地柔软,简单实用,长期服用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睁大你的眼睛,梳理你的头发。

来源《外国台湾的秘密》

形成适量的槐籽。

功效,明目,美容。

10配制后3天,采集槐树种子,放入新的干净骨灰盒中,用锅密封,20天后启封,洗去外皮,取出槐树种子。

用法:1目服用1片,第二天起服用2片,10天后从1日起服用。

说明此方是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所传的验方。钟芳槐树的种子和果实为豆科槐树的种子和果实。《经典遇上原著》说:“其角之核,专用于明目。久服不白,益肾可知。”神农本草经提及其主治“五脏邪热”。《林逸砖窑》指的是“泻肺、泻心火、清肝火、强肾水”。本方用其清热强阴,有明目、养颜、防脱发的功效。

驱散乌云

来源:太平惠民和记局药方

羌活、防风、柴胡和炙甘草各30克。

疏风疏肝、明目退翳的功效。

将上述四味药制成细粉,每次6克,水煎服。

用法:口服。吃薄荷茶或菊花汤后,每天1剂。

说明此方主要用于治疗男女风毒侵袭、目暗、轻纱、怕阳、目痒、赤痛。处方中取羌活、防风、祛风通络、明目;柴胡性硬,微寒,能疏散风热。纲要说是治:“失明,赤痛”;炙甘草能解毒止痛。与薄荷配伍,可增强疏风清热、疏肝明目的功效,或与菊花配伍,可疏风清热、清肝泻火、益阴明目。诸药合用重在祛风,有疏肝解郁、清肝明目的作用,而* * *则起到明目解郁的作用。

枸杞丸

来源《杨家传》

包括巴戟天30克(水浸泡去心)、五味子90克、枸杞120克、肉苁蓉60克、菊花150克。

滋补肝肾,滋阴明目的功效。

配制]药* * *是细粉,蜜是梧桐树那么大的药丸。

用法:每次服用50粒。吃之前,送盐送酒。

说明此方主要用于治疗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本方用枸杞、菊花补益肝肾,滋阴填精,滋水明目;辅以巴戟天、肉苁蓉,补肾助阳,益情生血,取阳生阴长之意;五味子补肾益精,明目安神,分泌精气。多种药物合用,能补益肝肾,滋阴明目,取得良好效果。

穆青养阴息炎方

资料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

包括菊花9克、桑叶9克、地黄9克、夏枯草9克、薄荷3克、羚羊角4.5克。

祛风清肝,滋阴明目的功效。

制备方法包括加水煎煮。

用法:煎药时,用蒸汽熏眼。然后滤渣取汁洗眼。

说明此方用于治疗肝经风热,肝阳上亢,目赤,羞明流泪。处方中的洋甘菊、霜桑叶,善分肺肝风热,养肝益阴,有明目之效;薄荷能疏散风热,清头目,疏肝解郁,助桑菊疏散;羚羊角、夏枯草清肝泻火、降血热、散结;生地滋阴生津,清热凉血。各种药物都用,熏眼,效果直接有力,还能明目,缓解星云。

夜光滋养九

资料来源:《秦寿养老金手册》

包括熟地黄(酒浸)、远志(去皮去骨)、牛膝(去芦)、菟丝子(酒浸)、枳壳(麸炒)、

地骨皮和当归平分。

功效:养心益精,补血明目。

准备上述七味等份,逐一称取,将除泡酒外的其余五味锉平,每300g用1200ml无灰酒浸泡三夜,取出,与熟地黄、菟丝子用文武火同烤。如果不是,就把蜂蜜做成药丸,有梧桐树那么大,装在瓶子里保存备用。

用法:每天空腹服用20 ~ 30粒盐酒。如果不喝酒,可以用盐水冲服。

说明本方具有补肾填精、养血明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精血不足、精神失养、视物模糊等疾病。《寿亲寿养老书》上说:“长时间的服务,眼睛炯炯有神,声音清亮清晰,通宵亮灯,服务力度更强,不困,也不累。服役两三个月后,我会感到更加机敏、精力充沛、轻快、舒适,这是药物的作用。”方中熟地黄温润,大补阴精,治“凡阴虚血少精亏之证”;远大的志向使心灵平静,使灵魂平静;牛膝强腰补肾;菟丝子滋阴填精;地骨皮凉血,滋阴,蒸发;当归补血,活血,安神。与枳壳同用,可行气消食,防止各种药物堵胃。将所有药物组合在一起,长期浸泡在酒中,借助酒精循环全身,滋补五脏,还有补肾填精,养血明目的功效。

羚羊角汤

资料来源:医疗处方集

包括羚羊角30克、防风30克、茯苓30克、人参30克、五味子30克、知母30克、茺蔚子30克、黄芪30克。

功效平肝熄风,养血明目,化瘀通络。

准备一个粗筛,每次取10g,加水200ml,煎半碗,从我这里取汁。

用法:睡前服用,每天10g。

说明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脏腑虚损、风邪居中、目受累所致的偏目。方中羚羊角能清肝明目,息风解痉,祛风明目;防风既能散外风,又能舒内风,可增强祛风之力;李五一魏子能补血益精、凉肝明目。然后用五苓子补肾生津,知母清热养阴,使阴生血息风;茯苓能清热利湿,健脾益气,助药清下;人参补元气,健脾润肺,养血生津,镇静五脏;黄芪具有益气升阳、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诸药合用,平肝熄风、养血明目、通络。

延寿菊花膏

资料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

由500克新鲜菊花花瓣和250克精制蜂蜜组成。

功效是平肝明目。

制备:将鲜菊花花瓣加适量水,煎煮3次,去渣,将混合药液文火浓缩,加入炼蜜调成糊状。

用法:15g每日2 ~ 3次。

说明长期使用本方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头晕目眩、眼暗头痛、目赤。处方用白菊花清热平肝,滋阴明目,与蜂蜜同用,润燥养阴,清火解毒。两药合用,精制成膏,味美而缓,长期服用有润五脏、通便安神之功效,是食疗的常用方剂。

八支茯苓丸

来源:医疗部门的完整记录

由茯苓1250g(去皮碎如枣大)组成。

滋补肝肾、益精血、明目乌发的功效。

制备方法包括:将茯苓分成八份,其中一份用180克黄芪切碎,用6杯水煮沸取汁;一部分同肉苁蓉120g,用酒洗净,6杯水煎煮3杯,煮至汁干;人参一份18g,5杯水煎3杯,煮汁干;一个和秋石120g一样,2杯水融化,煮汁干;一份同枸杞180g,8杯水煎3杯,煮汁干;同样的碎纸一份150g,8杯水炒3杯,煮汁干;人乳250克,煮至干;一份用何首乌250g,黑豆1l,水3l浸泡,春秋2天,夏1t,冬3天,汁煮至干。将制好茯苓过筛,制成五子大小的药丸。

用法:每天早晚用淡盐水冲服40 ~ 50粒。

说明本方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气血不足,髓海空虚,早衰早衰,须发早白,目不清。处方用茯苓健脾利湿,宁心安神,取其甘、淡、平之性,补五脏,缓而不急,益补中,使其补而不停。然后分别与八种药物配伍,以增强其疗效:用黄芪增强其益气举力;用酒洗净肉苁蓉,以利其壮阳润燥功能;用人参补元气,安神增智;秋石养阴降火,以使火降;用苦瓜培补肝肾,明目强筋;破旧纸暖肾驱寒,秘而收敛;用人乳补气血,补脑髓;何首乌。而黑豆补肝肾,益出血,乌发明目。诸药合在一起,能补益气血,补益阴阳,补益五脏六腑,使眼明耳聪,齿坚体健,延年益寿。

陈翔鹿茸丸

来源:太平惠民和记局药方

由沉香30g、制附子120g、巴戟天60g(去心)、鹿茸90g(酒浸炙)、熟地黄180g(酒洒蒸炙)、菟丝子150g(酒浸炙)。

功效滋养真气,益于精气,明目。

其制备方法是先将沉香等六种材料研磨成细粉,然后将麝香研磨均匀,炼蜜为丸,大小如梧桐树。

用法:每次服40 ~ 50粒,空腹用好酒或盐汤送服。

说明此方用于治疗真气不足,下半身疲劳,面色干燥,口干,目黑,耳鸣,阴囊潮湿等。该方剂以鹿茸、附子、菟丝子、巴戟天补肾、温元阳、益精血;地黄补肾养阴,填精生髓,以阴配阳,阳生阴。引入沉香,益气补肾,麝香开窍清窍。诸药合用,能滋养真气,益精气,清视听,清窍,治疗真气不足的症状。希望有适合你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