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萝卜籽简介
2英文参考炒莱菔子[湘雅医学词典]
总结炒萝卜籽作为萝卜籽的加工品。炒萝卜籽的方法,宋代就有了。见太平方。萝卜籽是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1]。炒出来的萝卜籽鼓起来,颜色加深,品质酥香[1]。萝卜炒后提升到较低水平,如《本冯静元》所言,“能提升生命,能提升烹饪;生时吐风痰,熟时咳痰,益气。”[1].主要是改变了吐和吐的副作用,既缓解了药性,又方便粉碎煎服[1]。擅长消食、腹胀、降气、化痰[1]。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1]。
4炒莱菔子的加工方法宋代有微炒、黄炒(《太平盛辉方》)和巴豆炒(《小儿卫生总微方》)[1]。
到了明代,除了沿用前代的方法,还增加了姜炒(鲁夫板房)[1]。
清朝基本沿用前朝的法律[1]。
现在主要的加工方式是炒黄【1】。
干净萝卜籽的制备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1]。
炒莱菔子的加工方法:取干净的莱菔子,放入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炒至膨胀,爆音减弱,手指易碎,断面淡黄色,香味逸出[1]。使用时捣碎[1]。
5炒萝卜籽的特征为卵圆形或卵圆形,略扁[1]。表面呈黄褐色、红褐色或灰褐色[1]。坚硬,压碎后呈油状[1]。味道微苦[1]。
炒出来的萝卜籽鼓起来,颜色加深,品质酥香[1]。
6莱菔子性味归于莱菔子的味道,甘、辛、平[1]。肺脾胃经[1]。
7功效与主治莱菔子有消食、消胀、降气、化痰的作用[1]。
莱菔子用于食积,气滞,胸闷,腹胀,嗳气,吞酸,痰咳[1]。
萝卜用于食积,脘腹胀痛,便秘,腹泻,痰多咳嗽(中国药典(2010版))。
生莱菔子好升散能量,更好祛痰风痰[1]。以本品为末,温开水送服,祛风化痰(方)[1]。
炒莱菔子由高变低,改变了吐、吐的副作用,既缓解了药性,又便于粉碎和炒制[1]。擅长消食、腹胀、降气、化痰[1]。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1]。如治疗消化不良的保和丸(中国药典);治疗哮喘和咳嗽的三子养亲汤(首食宝元)[1]。
8炒莱菔子的加工作用莱菔子的加工就是一个典型的涨跌例子。生制品能升能散,更擅长吐风痰[1]。以本品为末,温开水送服,祛风化痰(方)[1]。
萝卜炒后提升到较低水平,如《本冯静元》所言,“能提升生命,能提升烹饪;生时吐风痰,熟时咳痰,益气。”[1].主要是改变了吐和吐的副作用,既缓解了药性,又方便粉碎煎服[1]。擅长消食、腹胀、降气、化痰[1]。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1]。如治疗消化不良的保和丸(中国药典);治疗哮喘和咳嗽的三子养亲汤(首食宝元)[1]。
9 .萝卜种子加工研究;莱菔子含脂肪油、挥发油及少量莱菔子素、芥子碱、黄酮类等成分[1]。莱菔子素为活性成分,具有抗菌作用[1]。
比较了莱菔子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生品最高,焙品次之,炒品最低[1]。萝卜籽经过炒制或烘烤后,其含量、物理常数和化学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1]。色谱结果表明,焙品比生品多一个斑点,炒品比焙品多一个斑点,值得进一步研究[1]。
莱菔子各种炮制品能增强离体兔回肠的节律性收缩,抑制小鼠胃排空率[1]。小肠运动的增强可以加强机械消化的作用[1]。这可能是炒莱菔子[1]的“消化腹胀”机制之一。萝卜各炮制品均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抑制作用,提示萝卜对小肠运动的兴奋作用可能与拮抗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1]。在离体豚鼠胃肌条的节律性收缩和张力性收缩方面,以及在拮抗肾上腺素对家兔回肠运动的抑制方面,生品的作用弱于炒品和老品(表面黑褐色,内部黄褐色),因此在临床上用炒品作为解毒药是合理的[1]。
10油炸萝卜种子的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