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怎么了?
一、鸽子疾病一般分为:
鸽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传染病、常见病和寄生虫病。
传染病: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如细菌、病毒等,统称为传染病或流行病。
寄生虫病:由内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称为寄生虫病。
常见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和某些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常见病。
二、鸽病的病因和传播方式有:
(1)病鸽与健康鸽的接触:从外面引进新鸽时,与本场鸽群饲养,不进行隔离观察,往往导致疾病在全群爆发和传播。尤其是外表健康但实际携带细菌和病毒的鸽子更危险。
(2)通过饲料、饮用水、机械工具传播: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用水、运送死鸽的工具、饲养病鸽的工具都是传播鸽病的重要途径。
(3)通过昆虫传播,如鸽舍内的蚊、蝇、鸽体外寄生虫等,叮咬病鸽后叮咬健康鸽,或将病鸽分泌物、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带入饲料、饮水中,从而使健康鸽受到感染。
(4)通过空气传播:当鸽舍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高时,病原体污染空气,使健康的鸽子吸入带有病原体的灰尘和飞沫而被感染。
(5)人、畜、鼠及其他鸟类感染:外来养鸽人或饲养其他畜禽的人随意到饲养区参观,是鸽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鸽场周边的畜禽养殖场发生了一起* *病,通过鸟、猫、鼠、狗等动物在两个养殖场之间传播,还可能导致鸽传染病的爆发。
(6)生产管理不当:鸽舍建造不当,防寒、保温或防暑降温性能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条件差,笼子脏,食物搭配不合理,营养不足或不平衡,饲料发霉等都是诱发各种鸽病的重要因素。
三、鸽病临床检查有:
鸽病的临床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主要是对眼睛、鼻孔、口腔、肛门等自然孔的检查。应检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功能。
(1)口腔检查:检查口腔、咽喉黏膜颜色,是否有液体,是否有溃疡、假膜,是否有异常味道。粘膜鸽痘、鹅口疮、滴虫病、口腔炎和咽喉炎等。、口腔和咽喉粘膜常出现潮红、白色或黄色奶酪样病变、溃疡或白色假膜。维生素缺乏时,这些部位往往会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结节。
(2)眼部检查:患皮鸽痘时,眼周有痤疮皮疹,严重者可导致单侧或双侧失明。眼癌、鸟类流行病和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鸽子的眼睛发炎、肿胀和分泌物增加。有机磷农药和阿托品中毒时,瞳孔分别缩小和放大。
(3)鼻肿瘤及呼吸系统检查:健康鸽的鼻肿瘤干净,呈白色。如果出现鼻肿物潮湿、白细胞减少、鼻孔有浆液性分泌物等症状,可能是感冒、鼻炎、副伤寒、禽流行等疾病引起的。鸽子通常每分钟呼吸30-40次。如果患有鼻炎、喉气管炎、肺炎、丹毒、曲霉病、鸟瘟等,可出现咳嗽、打喷嚏、喘息、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4)嗉囊检查:可以通过触摸鸽子的嗉囊来了解其消化功能。一般情况下,鸽子进食3 ~ 4小时后,饲料下移使作物收缩;否则说明鸽子消化不良或者作物疾病。作物病害有两种,一种是硬碰,可能是硬食引起的食物梗塞,或者是某些传染病引起的作物堆积;另一种是鸽子倒吊时口中流出又酸又臭的液体的软病。软病往往是由于长期积食,缺乏运动造成的。
(5)肛门和泄殖腔的检查:鸽病如新城疫、溃疡性肠炎、胃肠炎、禽流行性和副伤寒常引起鸽腹泻,粪便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皮鸽痘常引起鸽肛门周围的痘疹。患有霍乱、肠胃炎等疾病的鸽子,其泄殖腔可能会充血或有点出血。
(6)皮肤及体温检查:观察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损伤及肿瘤。鸟瘟和丹毒会导致皮肤发绀。鸽子的正常体温范围是40度。摄氏5度至42度。5℃.鸽霍乱、肺炎、丹毒等。都能引起鸽子体温升高,除了追逐和烈日照射。
(7)运动功能检查:除骨折、骨伤、关节脱位直接引起的运动障碍外,鸽新城疫、副伤寒、丹毒、关节炎、神经系统疾病;有机磷农药、呋喃类药物、食盐中毒,可引起双足无力、单侧或双侧翅膀麻痹、共济失调、飞行和行走困难。通过以上检查和综合分析,可以初步诊断该病。更复杂和未确诊的疾病必须在实验室检查。
四、鸽病的预防措施有:
(l)加强管理,改善环境卫生。①喂足优质饲料、饮用水和卫生沙。②鸽舍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鸽子要保持适当的密度,不要拥挤有压力。③鸽舍、鸽笼、蛋巢、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要把发霉的饲料留在食槽里,每天清洗饮水机。④鸽舍的墙壁和天花板要保持清洁。⑤用过的老窝草要烧掉。⑥工作人员进入鸽场、鸽舍时,应换衣、换帽、换鞋、洗手,或用紫外线消毒。个人工具应分开使用并保持清洁。⑦清除鸽舍周围的垃圾和杂草。(8)定期捕杀啮齿动物和昆虫。⑨减少鸽舍里的灰尘。方法有:注意通风;喷洒消毒剂使其下沉;及时去除脱落的羽毛,减少报警。
(2)坚持消毒检疫制度和预防接种。(1)鸽场、鸽舍群应设有消毒池,并经常备用消毒药物。②分阶段对鸽笼和用具进行消毒。③定期检查细菌和寄生虫,定期给药驱虫。④鸽痘传播的地方,给1月龄以上的鸽子接种疫苗。
(3)严格隔离和诊疗。(一)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鸽场、鸽舍;繁殖者不应该互相交往。②引进的鸽种要隔离观察20 ~ 30天,真正无病后才能混养。③杜绝鸟类和野生鸟类进入鸽场和鸽舍,并远离和隔离其他家禽家畜。(4)对正在发病的鸽场进行严格封锁、隔离和彻底消毒,并尽快查明发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防止疫情扩散。⑤患有疾病的鸽场应立即停止鸽子的进入、出售和转移,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影响。⑥死鸽、病鸽及各种污染物要净化。⑦疾病诊断应尽早。
(4)保护鸽子健康。①感染性动物是传染病的重要条件。增强鸽子体质,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疾病,消除疾病隐患。饲养者要体谅和爱护鸽子,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④在运输、蜕皮、断奶、接种疫苗和更换棚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⑤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用药进行群防群治。?
1 ..如何控制鸽子:
(1)流行特征:鸽痘是由鸽痘病毒引起的常见病。各种年龄的鸽子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幼鸽和雏鸽。鸽痘可通过饲料、饮用水、灰尘、鸽子相互亲吻传播,皮肤或粘膜伤口也易感染。然而,蚊子和其他吸血昆虫是这种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以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初,雨季严重。
(2)临床症状:经过4 ~ 10天的潜伏期,在暴露的皮肤上形成特殊的痤疮皮疹,多在眼睑、嘴角、鼻肿瘤、肛门、足、腿部。刚开始是灰色的小结节,后来变成红润到褐色的结节,再后来变成容易出血的红色硬肉芽。在少数鸽子中,病灶可出现在咽粘膜,称为粘膜型。起初是黄白色小结节,后形成黄白色奶酪样假膜,有臭味,不易脱落,俗称白喉型。有时两种病型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身上,称为“痘血喉”。在严重的情况下,它会导致呼吸障碍,并经常导致窒息和死亡。如果发生细菌二次感染,痂会溃烂,病鸽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体质强壮的成年鸽一般能自然恢复,而幼鸽和仔鸽发病后症状较重,死亡率为10% ~ 50%。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3)防控措施:预防该病的关键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鸽舍消毒、灭蚊、防虫工作,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清除滋生蚊虫的积水。有几种方法可以治疗这种疾病:
①对病鸽进行隔离并及时处理。用镊子或剪刀将它们剥掉,用2% ~ 4%硼酸水冲洗,然后用碘甘油(碘1,加甘油1-2)或紫色液体冲洗。不成熟的痘痘可以烧。小心地除去咽喉部的假膜后,用稀碘溶液冲洗患处。
②用云南白药、“刀药”等中草药擦患处创面。
③与0.04%四环素混合,饮用水中浓度减半,控制细菌二次感染。
④增加保健沙和饮水中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的供给,以增强鸽子的抵抗力,保护皮肤,促进伤口愈合。
⑤在鸽痘经常发生的地区和养殖单位,可以在每年的繁殖季节前对6周龄以上的鸽子进行免疫。接种方法是:拔去一部分腿部羽毛,然后用硬毛刷在3 ~ 4个羽囊上摩擦疫苗。
2.如何控制鸽子:
(1)流行特点:鸽霍乱发病急,病情重,死亡快。该病可在所有鸽子中发生,但多见于幼鸽和成(生)鸽,也容易在参赛的信鸽、密群饲养的鸽子和长途运输的鸽子中爆发。健康的鸽子被病鸽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和笼子,与病鸽接触而感染。带有细菌的动物和外国人也可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鸽一般呈急性,精神差,羽毛凌乱,食欲少或无,体温升至42℃以上,口渴,饮水频繁,引起嗉囊肿胀,口腔粘液增多,或有黄色粘稠液体,结膜炎,灰鼻瘤,湿脏啄,眼鼻瘤,多数鸽伴有腹泻。?
食道和农作物产品发酸发臭,肿胀淤青或有出血点。冠状动脉脂肪和心外膜也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增多,肝肿大,针尖较大的灰色坏死点。肠内卡他性变化和出血。肾脏肿胀。
(3)防控措施:附近鸽场发现发病时,不得放飞信鸽,肉鸽舍要防止外来鸟类进入人群,并采取药物预防;禁止外人参观鸽场,场内要做好各种消毒防疫工作;立即隔离治疗病鸽,掩埋或焚烧死鸽;彻底消毒鸽舍和鸽笼;鸽子一定不能和鸡鸭等禽类混养,远离其他禽类或鸟类。
治疗药物:①链霉素每次5万~ 7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每毫升654.38+万单位),肌肉注射3 ~ 4次,每次3 ~ 4万单位。本品对鸽子有副作用,慎用。②人饲料中添加0.3% ~ 0.6%磺胺二甲嘧啶,连续5d。③长效磺胺,每只动物每天0.25g,1次,每天3 ~ 4天。
3.如何预防鸽子副伤寒:
(1)流行特点:该病多发生于未成熟的鸽子,幼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出生)鸽子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病鸽虽然治愈了,但会成为永久携带者,病原体会不断从粪便中排出,危害鸽子。鸽子着凉,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容易诱发此病。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鸽体,也可通过鸽吻、飞沫、灰尘等从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可通过卵巢和输卵管传播给鸡蛋,从而使幼鸽受到感染。
(2)临床症状:鸽副伤寒有四种症状和病变:
(1)肠型:病鸽食欲不振或弃之,排出带泡沫的褐色或绿色臭粪,尾羽污秽。尸检显示肠道有卡他性炎症、充血和出血。
②关节型:关节炎症,关节液增多,肿胀疼痛。关节炎多发生在肘关节和胫跗关节,且多为单侧。病鸽活动时,表现为单脚站立,单脚跳跃或小步狂奔,翅膀下垂,飞行困难,不愿飞行。
(3)内脏型:体内形成菌血症后,病原体常侵犯人体各器官,尤其是肝、脾、肾、心、胰,全部或部分器官出现针大、粟粒状的灰黄色结节,尤其是肝脾肿大。肠内有时出现结节状灰白色坏死灶。公鸽可能有单侧睾丸炎,一侧炎症肿胀一至数倍,或见点状坏死。器官严重受损时,病鸽情绪低落,呼吸困难,身体虚弱,甚至死亡。
④神经型:这种类型比较少见。当病原体侵入人的大脑和骨髓时,会损害神经中枢,使鸽子出现运动障碍、脚趾痉挛、步态螨跛行、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
(3)防治措施:鸽子应及时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蔓延。每只动物每天使用金霉素15 mg,口服3次,连续4 ~ 5天。?
4.如何防控鸽ⅰ型细小病毒病:
(1)流行特点:鸽副病毒ⅰ型又称鸽新城疫,是一种急性、重症传染病,也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健康的鸽子在接触病鸽时会被感染,或者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用水、养鸽设备以及接触病鸽的人、被污染的衣服、鞋帽被感染。病鸽的蛋还可以带毒,所以这种病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感染整个鸽群。
(2)临床症状:感染此病毒的鸽子首先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黄绿色腹泻、精神不佳、羽毛松散、呼吸困难、食欲不振、饮酒欲突然增强、结膜炎或眼炎、鼻腔分泌物等症状。有的可见到一侧翅膀或腿部麻痹,伴有阵发性痉挛、震颤、头颈扭曲、落枕、头后倾等症状。有些信鸽看起来很正常,但是飞起来控制不了自己,飞不到目的地,或者飞出去就回不来了。
(3)病理:鸽子感染此病后,其病理与新城疫几乎相同。
30% ~ 40%的病鸽有结膜炎症、充血、出血和分泌物。有脑充血,少量出血点和实质水肿;肝肿大,有出血点和斑点;脾脏肿大;肾脏苍白肿胀。约40%的病例可见小肠、直肠和泄殖腔出血或充血。自然病例的腺胃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一些病鸽有针头大小的坏死点。
(4)预防措施:接种疫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上呼吸道接种的免疫效果优于翼膜或肌肉接种。最有效的疫苗是鸽ⅰ型副粘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1次后非常安全。操作时,先用酒精喷在脖子下部的羽毛上(用小喷雾器),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鸽子脖子中部的皮肤往上拉,形成一个“胶囊”,把羽毛提起来。小心地将针头插入颈部中线的皮下囊内,注射0。每只鸽子注射5ml疫苗。拔针的时候角度要和拔针的时候一样。每次注射1鸽子,针头是1次。
疫苗注射后,身体慢慢吸收,3 ~ 4周后可获得高免疫力。如果进行第二次接种,可以获得更高的免疫力。老鸽每年接种1次。?
5.如何控制鸽子衣原体病:
(1)流行特点:该病可感染所有禽类,也是一种可传染给人的疾病。2 ~ 3周龄的幼鸽感染风险最大,死亡率可达20% ~ 30%。成鸽是隐性感染。正常鸽群中约30%的鸽子携带衣原体。一旦受到长途运输、紧张飞行、过度繁殖、营养缺乏等环境和饲养条件变化的严重应激,成年鸽也会出现慢性或亚急性病例。该病感染率随季节变化,每年1 ~ 4月最低,5、7月逐渐上升,11年最高。这种疾病的病原体随粪便、眼泪、咽喉粘液和鸽子奶排出体外。鸽子可以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饲料和饮用水、亲吻和喂养幼鸽,或者吸入空气中的病原体而被感染。
(2)预防和控制措施:
①病鸽可肌肉注射或口服土霉素,每次5万~ 8万单位,1次,每天注射5天。
②鸽流行此病时,可选用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作为配料,金霉素最好,用量为0。04% ~ 0.06%,连续两个疗程,每个疗程5天,间隔2天。
③鸽子混合真菌病时,可使用泰乐菌素0.8g/L,饮水3天。
(4)发现鸽子感染鸟病后,要封锁鸽舍,加强饲养管理,进行舍内外全面消毒,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避免应激。另外,此病为人畜共患病,场馆内相关人员应做好防护,防止感染。
6.如何预防鸟类流行病:
(1)病鸽症状:食欲不振,羽毛松散,消瘦,单侧结膜炎,眼睑增厚,流泪畏光,初期有水样分泌物,然后粘液分泌,严重者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鸽结膜混浊,失明。Picatar,初期为水分泌物,后期转为黄色粘稠分泌物。有的鸽子可以看到单侧鼻孔被奶酪堵住,外部微肿,呼吸困难。粪便呈灰色和浅绿色,少数鸽子还出现翅膀、脚麻痹和脖子扭曲的症状。鸽子感染衣原体后4 ~ 15天,身体状况下降,严重腹泻,消瘦,很快就会死亡。
(2)目前没有防治禽类疫情的特效药,以综合防治为主。
7.如何控制鸽子念珠菌病:
(1)流行特点:念珠菌又称鹅口疮,是鸽子常见的真菌传染病。幼鸽和成鸽均易感染,尤其是2周龄后的幼鸽至2月龄内的鸽。刚离开父母的鸽子感染后病情最重;成年鸽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但成为隐性携带者。带菌的亲鸽通过鸽奶将病原体传播给幼鸽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其次,病鸽排出的粪便和被污染的饲料、饮用水也会对健康的鸽子造成感染。该病的感染往往与鸽舍的潮湿、污秽密切相关,发霉的饲料、不洁的饮水也会刺激本病。
(2)症状和病理变化:早期鸽口、咽喉充血、潮红,分泌物增多,呈粘稠状。病变逐渐形成小白点,并向上颚、食道、嗉囊扩展,导致口腔腐烂,唾液粘稠,口臭。病鸽呼吸稍有困难,呼吸音轻微,偶有咳嗽,少食或浪费食物,腹泻,逐渐衰弱消瘦,甚至死亡。
尸检时,食管和嗉囊的皱襞增厚、糜烂,或被黄白色干酪样假膜覆盖。假膜剥除时,可见粘膜糜烂或溃疡。
(3)预防措施:
预防:主要做好饲料、环境、圈舍的防霉工作,尤其是在雨季,避免过量饲养或潮湿饲养。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服用特殊治疗药物,并进行全面消毒。必要时,应在疫情完全控制后,对场所进行封锁和解封。死鸽、污染物、排泄物要认真集中,无害化处理。
治疗:①有口腔疾病的鸽子,可去除假膜,涂紫色药水。②喂制霉菌素,每次20 mg,每日2次,连续7天。或口服科美娃片,每公斤体重30 mg,每日2次,连服7天。③用1: 2000硫酸铜溶液饮用3天。④补充维生素A辅助治疗。
8.如何控制鸽子蛔虫病,
(1)主要症状:鸽子症状与鸽龄和寄生虫数量有关。一般来说,幼鸽的症状比成鸽严重。如果寄生虫不多,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寄生蛔虫多了,鸽子的生长速度、生产性能、食欲都会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瘫痪症状;时间一长,鸽子体重下降,明显消瘦。
(2)预防措施:①避免鸽子接触粪便,每天清除粪便,做好笼内外的清洁工作,保持饲料和饮水清洁无污染。(2)定期驱虫,全群每三个月驱虫1次,成鸽每年驱虫1次,信鸽上半年比赛驱虫1次。③给病鸽服用盐酸左旋咪唑,每只鸽子每日半片(每片25 mg),夜间服用。轻度用户使用1次,重度用户使用2次。(4)每天可服用半片,晚上服用,连续服用2天。⑤驱虫后第二天早上检查驱虫效果,清除粪便,消毒场地。⑥驱虫后增加饲料营养,多喂含维生素A或鱼肝油的复合维生素,尽快愈合肠道创伤。
9.如何控制鸽绦虫病:
(l)主要症状: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表现为发育停滞,羽毛粗糙无光泽,常独居一隅,体质差,虚弱,腹泻,粪便粘稠有泡沫,仔细检查粪便时,体外有微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白色不透明绦虫节段。患绦虫病后,飞行能力和生产性能也受到影响,肠道内的其他传染病也会因继发性营养不良而引起。
(2)防控措施:搞好鸽舍内外卫生,消灭中间宿主——蜻蜓、蜗牛、蚂蚁、蜗牛等。每天将粪便清理干净堆放发酵,定期对鸽舍和笼舍进行消毒。治疗病鸽,可按每克干体重150 ~ 200毫克的剂量给药。也可使用槟榔片,剂量为1.5g/kg体重,煎服,早晨空腹服用。?
10.如何控制鸽球虫病;
(1)主要症状:鸽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因病鸽的年龄而异。成鸽症状较轻,幼鸽症状明显,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主要表现为:病鸽不思饮食,但大量饮水,消瘦,面色苍白贫血,腹泻,粪便呈绿色或黑褐色带血,有的呈红褐色带血,严重腹泻伴有失水。尸检可见肠道炎症、肠粘液充血或出血。如果刮去肠粘膜,可发现球虫囊肿。
(2)防治措施:①由于球虫孢囊需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育,对高温、干燥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所以在鸽场、运动场应保持干燥,并经常清除粪便。饲料、饮用水和砂罐应严格防止粪便污染。②发现病鸽及时隔离。③病鸽可用盐酸左旋咪唑或灭蚁灵治疗,剂量为40 ~ 50 mg/kg体重。④口服磺胺二甲嘧啶,每日1次,每羽0.25 ~ 0.4g,连用3天。
驱虫后要注意增加饲料营养,多喂含维生素A或鱼肝油的复合维生素,尽早治疗肠道外伤。
11.如何预防鸽子肠胃炎;
(1)病因:胃肠炎是鸽子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所有年龄的鸽子都可能发生,尤其是幼鸽。病菌往往在鸽子抵抗力减弱后大量繁殖,所以阴暗、潮湿、污染的生活环境,饲料种类的突然变化,饲料质量差,饲料和饮水被污染都是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
(2)主要症状:病鸽食欲不佳,羽毛蓬松,精神萎靡,喜饮水,食滞有嗉囊,偶有呕吐、腹泻,大便呈绿色或白色稀便,重者呈浓稠深绿色,有时有血性粘液,肛门周围羽毛多被腹泻和大便污染。
(3)防治方法:①改善鸽的生活条件,加强饲养管理,不饲喂劣质饲料,保持笼舍、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增强鸽的体质,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②给病鸽服用磺胺嘧啶,每次0.1.25g(首剂加倍),每日3次,连用2-3天。
12.如何预防鸽子眼炎:
(1)原因:①鸽子过于密集,喂食时,成群的鸽子争抢食物,扬起飞尘进入人的眼睛。2只不同月龄的鸽子混在一起。大鸽子欺负小鸽子,壮鸽子啄小鸽子,可能会损伤眼睛,引起感染和炎症。(3)年龄大的鸽子不单独栏养,几只公鸽经常打架啄眼睛。④维生素A缺乏、眼线虫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眼炎。
(2)治疗:①首先找出眼炎的病因,去除致病因素。②用1%生理盐水或2%硼酸冲洗眼睛,清除眼内分泌物,然后涂四环素眼膏或眼药水,每日两次,并补充适量的复合维生素或鱼肝油。
13.如何防治鸽作物病害;
(1)发病机理:作物病害是一种常见病,包括作物硬实病、作物食积滞、作物酸中毒、消化不良等。
鸽子食用发霉或不消化的饲料,以及饮水不足或饮用污水、卫生砂不足或砂粒过少等。会导致疾病。还有的吃不消化的东西,造成消化道梗阻,无法通过蠕动将饲料推到腺胃。有些鸽子因为消化道吸收功能障碍如胃肠道疾病,会引起这种疾病。
(2)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主要注意保持饲料新鲜,饮水卫生。
处理方法:首先冲洗作物。方法是将鸽子头朝下托住,用手指将嗉囊内的食物和液体挤出,然后用2%盐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用导管冲洗2 ~ 3次,再将鸽子头向下挤出嗉囊,洗净后口服2片酵母片(乳鸽用1片)。
如何控制鸽子佝偻病;
(l)病因:病因很多,遗传、环境、营养、身体状态异常均可引起此病。常见的原因有:①由于亲鸽基因的缺陷,导致不良基因遗传给后代。②由于乳鸽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脚和腿的血液循环受阻,营养成分不足,导致本病。(3)笼养鸽舍不补光,卫生砂供应不足或配方不合理,维生素D、钙、磷缺乏,导致钙磷不足。④长期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吸收和转化功能较差。
(2)防控措施:一是供应富含钙磷的饲料和保健砂,现场发放保健砂,每天1次。管理人员要防止鸽舍潮湿,补充光照。病鸽可以口服钙片,或者喂新鲜保健沙,同时在胸肌注射维生素D,每天1次,连续5天。
15.如何预防鸽盐中毒;
(1)中毒症状:病鸽精神萎靡,运动障碍,双足无力,食欲不振,口渴,大量饮水使嗉囊肿胀,口、眼、鼻有分泌物排出,经常腹泻,小便呈粘液样,皮肤脱水,眼窝凹陷,然后呼吸困难,抽搐痉挛,最后因呼吸衰竭和脱水而死亡。
(2)防治方法:①立即停止饲喂含盐饲料和饮用水,更换饲料,同时给予新鲜饮用水或糖水。②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③服用钙制剂、泻药和镇静剂。④严格控制饲料中盐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