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凤凰灯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一种神鸟,具有许多动物特征,象征着吉祥和永生。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它与龙并驾齐驱,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崇拜。100多年前,郧县当地的文人墨客和民间艺人根据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想象制作了精美的凤灯,编创了郧阳特有的凤灯舞。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凤灯舞的表演团体和活动越来越少。上世纪70年代,云县大约有30个表演团体,现在只有6个,而且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

为了挽救凤灯舞,去年底,郧县向文化部推荐“郧阳凤灯舞”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末进士的提议,让凤灯起舞。

每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玩龙狮,而云县人会跳独特的凤凰灯。《云阳县志》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节,通衢以帐蓬、火树银花装饰,灯笼蜡烛辉煌,火龙、凤凰、竹马、狮子皆以竹纸装饰……”楚人崇拜凤凰,始祖祝融是火神和风神的化身。据古书《玉崖石鸟》记载,凤凰的形状是“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色,高六尺。”楚大夫屈原说:“南来鸟聚汉北。”这些记载为凤灯的制作提供了依据。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以至高无上的权力听政。由于古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有“龙在上,凤在下”的说法,慈禧将其改为“凤在上,龙在下”。为了迎合慈禧,朝野使用的“凤凰”形象增多。

云县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楚风、豫剧、秦腔等多元文化汇聚于此,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创新发展。民歌、小调、民间曲艺、舞蹈种类繁多,逢年过节表演的花灯舞更是层出不穷。

云阳府的王明德是光绪九年的秀才(据《清官全集》史料三十卷,为光绪十二年,即1886),曾在清廷担任“秀才”。辞官回乡后,每到元宵节,家里都会挂一盏用竹签糊上彩纸做成的凤凰灯。他做的凤灯可以在颈部左右移动,在头部和体内点上蜡烛,明亮耀眼。

有一年春节,王明德向县里的一些民间艺人建议:“你年年打狮龙灯,能不能打个新鲜的凤凰灯!”受此启发,艺术家以家中悬挂的凤凰灯笼为原型,放大尺寸制作而成。这就是现在凤灯舞的雏形。

此后,凤灯舞由民间艺人代代相传,并参照画面、戏剧、传说不断改进,加入音乐和表演,由粗到精,日趋完善。

在云阳这片沃土上,凤凰花灯舞逐渐形成了节目完整、风格独特的集民间工艺美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花灯舞。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前后鳞,蛇颈与鱼尾,龙纹与龟身,燕颌与鸡喙......都是五彩缤纷的。”这就是《说苑》中中国人描述的凤凰灯。

云阳凤灯舞的道具有凤灯、花灯、太阳灯。这些灯由竹子、皮纸、皮纸捻、彩纸、竹竿等材料制成,经装订、粘贴、绘画、组合而成。凤凰灯由凤头、凤颈、凤身、凤翅、凤腿、凤尾六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形状、大小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绘本里用师徒关系描述得很清楚,不得擅自更改。

绑凤凰头时,艺人先将三条浓眉烤成一圈,两条桃形眉分别做凤凰的后脑勺和脸颊。在圆形十字架上绑一个21 cm的十字架,然后用这个十字架绑一根220 cm的竹竿上端。这是舞动的凤凰头的手柄。然后,艺术家们将一根长约75厘米的竹签烤成“U”形,套在两个脸颊上,用后脑勺绑住。然后在两腮之间系上若干短眉加固,就形成了凤冠的主骨架。之后用细铁丝和竹绒分别扎成“娃娃冠”、“头发”、“鼻子包子”、“凤嘴”、“脸冠”、“吊冠”的骨架,绑在主骨架上固定。然后,用细白布把每个部分包起来,用针线缝牢。最后是染色和拉丝。凤冠的颜色主要有红、白、黑、蓝等。,红色的有大红、玫红、朱红、曙红、粉红等。,色彩丰富艳丽。据艺术家们说,凤灯各个部分的制作是如此的精细。

所有的部分组合后,一只轻凤凰就活生生地诞生了,它从头到尾长约8米,翅膀展开时宽2米。表演时,它的翅膀可以扇动,尾巴可以倾斜。

凤灯舞的道具包括花盆灯和太阳灯。5至10花盆灯,以牡丹为主;太阳灯1,配有太阳、云彩和火焰的画。

每年春节和元宵节,云县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会表演凤凰灯。演出时,两个小伙子舞着凤头凤尾,另外六个人举着四个花灯,1牡丹灯,1太阳灯,烘托气氛。表演按照出窝、游园、找牡丹、打牡丹、抓痒、拍打翅膀、整理羽毛、午睡、点头的程序依次进行。锣鼓声,动静结合的凤凰,飘逸细腻,既热烈奔放,又刺激欢快。云县一位海外游子曾感叹凤灯舞:“听一曲乡愁无限,万里风韵难忘。”云阳凤灯舞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

已故老艺术家王春堂,人称“王七爷”,自幼爱好文艺,是云阳凤灯舞的主要传承人。当地人提起凤灯舞,都说“王琦大师”演得最好,跳得最生动。

为了表现凤凰的生活习性和肢体动作,王春堂查阅了许多古籍、字画,专门饲养了“打鸡”(阉割过的公鸡),致力于观察和研究它的羽化、拍动翅膀、午睡等生活形态,并加以模仿,运用到凤灯的表演中。经过长期实践,他摸索总结出“脚、眼、手、身、心、脾、肺”10字表演公式。他把玩掌中的凤凰,动作细腻,生动,富有感情,人人敬仰。他将一些传统戏曲的曲调运用到《凤灯》的音乐中,增添了古朴、典雅、柔和、流畅的特点。他把这些教给了很多民间艺人,使凤灯舞在郧县流行起来,流传至今。

1956,70岁的王春堂因病去世。当时正在县里参加“文艺代会”的城乡文艺骨干,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难过。300多名代表佩戴白花向他致敬。

推动云阳凤灯舞发展的老艺人耿,被爷爷、爸爸、叔叔称为“凤凰点子”。耿教授了65,438+00多人,他的弟子和已成为凤灯舞的优秀表演者。附近的十堰、丹江口等地邀请他传授凤灯的制作和表演技艺,他欣然答应,将这门艺术无私地传承下去,留下了一段佳话。

传承过去的风格刻不容缓。

凤凰花灯舞是在一代代艺术家和花灯舞队的艺术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现在,十堰,丹江口,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市江夏区,也都有凤凰花灯舞的身影。据了解,武汉市江夏区的凤灯舞是上世纪60年代丹江口水库修建时,随着移民搬迁而流传下来的。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更多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云阳凤灯舞正在失去其昔日耀眼的风采。昔日千人争凤灯的热闹,成了老人们怀旧的叹息。记者从云县文体局了解到,云阳凤灯舞处于濒危状态!一些有成就的传承艺人因年事已高而逐渐隐退、辞世,许多舞灯、吹的绝技没有流传下来;然而,很少有中青年艺术家是独特的或享有声望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训练而降低了他们的表演技巧。

“凤灯的表演有家族传承的特点,表演团队也是由家族或亲戚组成。但随着家庭价值观的弱化和艺人的流动性,表演团体和活动越来越少。上世纪70年代,云县有30多个表演团体,现在只有6个,而且有可能继续萎缩!迫切需要加强表演团体的建设和表演者的培训。”云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桂林感叹。

为保护云阳凤灯舞,云县在资金、人员、演出宣传、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新的保护规划和措施。去年年底,这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被推荐给文化部,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桂林说,该县已开始全面调查,深入了解云阳凤灯舞诞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表演团体、人才、表演风格、音乐特色、装帧技法等情况,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

“建立云阳凤舞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保护云阳凤舞艺术团、云县耿氏凤舞表演队等6个表演团体和刘宪华、易金山等8名民间艺人以及其他牵线骨干、表演骨干、打击乐手、舞蹈编导。”李桂林告诉记者,他们还将举办以云阳凤灯舞为主要内容的一年一度的春节民间灯会和云阳凤灯艺术节,以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力争在2010前让云阳凤灯舞的历史盛况重现。

云阳凤灯是中国特有的凤舞表演形式,又称打凤凤舞。它发源于鄂西北的十堰市,云阳是十堰市的古称。凤凰花灯的表演按照“百花出巢-凤凰园-冯明-凤凰寻花-凤凰打牡丹-凤舞-凤凰插羽-凤凰眠-凤凰展翅-凤凰旭日-凤凰点头-凤凰回巢”的程序依次进行,古朴典雅,舞姿婀娜,栩栩如生,恍若隔世。云县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著名的“三合一汤”更是当地饮食范畴中的一绝。据说三合汤的制作起源于郧县回族同胞清真饮食习俗的特产。当时只有张狗娃的三合一汤在云县老城区比较有名。他的制作技艺是正宗祖师爷传下来的,独一无二,老少皆宜,现在被很多店家发扬光大。但正宗的三道汤也是城关镇的一家清真餐厅。

一般不管铺面装修的多么优雅奢华,经营三头汤的店主都会在门口放一口直径约1-2米的大铁锅,中间放一个铁圈,里面坐着一个大沙锅。其目的是将食物与汤料的主要成分内外分离。如果你上了大锅,闻着那香喷喷的香味,看着那深红色的红烧牛肉,那又粗又嫩的葱白,那又红又尖的老辣椒,那又橙又油的热汤,你的腿脚就不听你的了。想一走了之,就犹豫要不要掏钱买碗三合一的汤,过一把瘾。

三道汤的主料是:韧性强、丝细的红薯粉条,裹着上品牛肉馅的饺子,切得很细的红烧牛肉片。制作方法如下:先将细粉条用竹盖接住,过滤,放入锅中间的铁圈或砂锅中,反复煮3-5次,然后倒入大碗中;然后,取六个煮熟的饺子,夹上薄薄的牛肉片放进碗里,再从锅里舀两勺热汤(最好是牛、猪去骨做的油汤),浇在上面,直到食材被淹没。最后撒上味精、胡椒粉、香菜粉、葱花、蒜末,即可食用。吃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喜欢辣的加一勺辣椒油,喜欢酸的滴几滴老陈醋。一碗香喷喷、热腾腾、美味可口的三道汤就做好了。

三道汤生意在冬春季节最为红火。尤其是立冬之后,三和汤店里的食客会多得令人应接不暇,人们会边吃边品尝,不时发出阵阵叹息声。男人吃得满头大汗,女人吃得眼泪垂唇,一碗三合一的汤全身热乎乎的,有缓解疲劳、治疗哮喘、治疗风湿病的食疗作用。

三道汤自古以来就是郧县有名的小吃,所以有“郧阳不吃三道汤,等于郧阳末日”的说法。云县老黄酒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已经传遍了全县,大家都喜欢喝。它是传统饮料之一。近年来,云县移民将老黄酒带到五常、嘉鱼、汉阳、京山、翼城等县。当地人尝过之后,都称之为极品,争相传授黄酒。郧县老黄酒制作难度不大。家庭主妇也能做,但在制曲配料和酿酒方面有一套绝活。制作黄酒曲的主要原料是全麦面粉,或麸皮和有色草。制作方法是在夏季和夏季采集新鲜的花草,用清水浸泡至粘稠状,然后甩出,用浸泡过的花草。

水拌料要揉,将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砖,俗称“踩”。将准备好的酒曲盖好发酵至有散酒的味道,取出晾干。存放时间越长越好。酿造原料有糯米、黄米、玉米等。,而且糯米是最好的。由于混曲方式的不同,有曲酒和混合曲酒两种。其做法:取少量糯米,蒸熟,夏天风干,冬天趁热搅拌。搅拌前,将砖曲打碎,用清水浸泡几个小时。过滤后与曲水混合,凉坛,密封,半个月后开坛,酒香四溢,即成黄酒。黄酒一年四季都可以酿造,最好在农历九月九日的第二年用腌制的水酿造。清同治《云县志》记载:“凡酿酒者,必取脯水为之,体验不坏。”

郧县老黄米酒可以储存的时间越长越好。喝的时候坛子里会香气四溢,有黄亮的色泽,醇厚可口,微酸,口感清瘦平和,后劲十足,喝了也不会伤人。春饮玫瑰红颊,夏清凉,秋放松,冬保暖,是四季中的佳品,常被用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功能性食品的世纪。郧县老黄酒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通经活血、延缓衰老、防癌、降血压、抗疲劳、祛瘀散结等最具功能性的食品特性。用红糯小米制成的老黄酒还能治疗月经不调、产后血瘀等多种妇科疾病,所以云县产妇在坐月子时喝黄酒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用黄酒制成的膏剂和丸剂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消肿止痛。云县用黄酒制成的中成药有65438000多个品种。可见黄酒在中药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