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

山西从北到南,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风各异。那是各种各样的事情。怎么用一个词概括呢?只是一段话。让我们开怀大笑吧。

讲故事1:

洪通民俗:三月三接姨妈。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丽的故事可以演绎出一个永恒的神话,比如农历三月洪洞的“挑大妈”活动...

一条蜿蜒的汾河,沿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矮狭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和河西两个高地。河东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住着两位少女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孩的父亲是姚,八十多岁,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他当时是天子。但是,天子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这是他的两个宝贝女儿,六十多岁才出生,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经过仔细筛选"档案",姚决定调查一个名叫顺的年轻人。

舜住在河西。河西丘陵相连,百姓贫穷,顺自然是个穷小子。因为他的生母早逝,家里除了他的小妹妹,所有人都不喜欢他,尤其是他的继母和弟弟,总想谋杀他,占有家里的财产。他没有抱怨,而是用善良影响了家人。以德治国的姚不禁向周围的人感叹道:"以仁制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所以我决定把我的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在骊山上种地的舜听到这个消息后,当然高兴极了。但他没想到的是,姚这个老头太守旧了,信奉“吃了苦才能当主人”的道理。虽然让他白搭两个美女,却把女儿送到他家,没有给女儿任何嫁妆,更没有给他官职。而是让他继续面对骊山上的黄土。舜并没有感到不幸福,而是带着两个漂亮的妻子在历山过着艰苦的种田生活。但他没想到的是,娥皇和女英两位妻子,虽然出身皇族,却极其高贵,却并不傲慢。除了在妻子的继承权上争得太多太少之外,他们还是很明智的。他们一进门,就摘下皇冠,穿上农服。他们什么也没说,和他一起在地里干活,管理家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关心。她们的脸晒得黑黑的,手也比较粗,和普通农妇没什么区别。此时的顺,在两任妻子的帮助下,把骊山经营得有条不紊,已经成为河西的小康示范户。更难能可贵的是,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在致富后,并没有忘记村民,经常帮助周围的人。就连当时看不起舜的家族成员也和他们搞好关系,使得舜的名声大振,河东人也愿意迁居河西。这时,姚见时机成熟,便名正言顺地提拔舜为接班人,扶他上马,送他一程...

河东和河西的人们不仅为他们有两个天子而自豪,也为娶了两个女人的娥皇和女英而感动。因此,他们以后继者为荣,竞相崇拜。鉴于尧是羊,舜是山,自从尧的女儿嫁给舜后,两地就成了姻亲。厉山称舜为爷爷,和为后妃。杨易叫了顺安叔叔以及娥皇和女英阿姨。河东河西走亲戚的形式,所以洪通后来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谈

在民间习俗中,婚姻是两个姓氏的最佳组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质量对双方的幸福至关重要。所以关于婚姻有很多禁忌。比如中国古代就有不能同姓结婚的禁忌,尤其是乱伦禁忌,全世界都很严格。在中国人看来,乱伦不仅不自然,而且是比动物更恶劣的行为。再婚的禁忌也很严格。这里只说一些常见的关于婚礼的禁忌。

相亲时打碎碗等东西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可见两人错过对方是相当忌讳的。破器有破、破、烂、折的表达,这些语言不利于婚姻生活,所以人们在其他庄重正式的场合有此禁忌。

津南闻喜婚礼当天,男女双方饮食中禁止带肉和猪肉。据说吃了肉就不能白头偕老,半路夭折。而河津地区则相反,婚礼当天必须杀猪,用猪头祭祀祖先,供奉在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猪血,在新房墙上画几个“十”字,辟邪。

在晋中地区,新郎到岳父家拜堂,必须“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不能说茶杯一定要新郎带,一定要完好无损的带回来。否则,新娘和新郎的婚姻就有一些不祥的预兆。好像是说新娘以后要像这个杯子一样被呵护,被呵护,被珍惜。

汾阳,新郎丢两碗水,而不是偷一个茶杯。当地的谚语叫做准准。因为有“偷两个准准,快抱孙子”的说法,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意思。

新娘出家的时候,以前都是坐轿子的。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人们经常乘坐一种很有特色的“骡背轿子”,那里必须悬挂弓箭和镜子。现在这些习俗已经逐渐消失了。但在很多地方,母亲们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者样式新颖的镜带。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打扮,而是为了在路上辟邪。

在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的时候,新郎往往会给她一副墨镜戴上,似乎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夫妻俩要避免走的路来回,以免走回头路,当然也不能走送葬者走过的路。

盖头和墨镜的作用是避免直接接触鬼神等不祥之物。婚礼队伍也怕上道,比如斗狗,疯病人等。,怕冲进“花集”庆祝,这是不吉利的征兆。遇到你真倒霉。以后不是你老婆死了,就是你老公死了,或者充满了烦恼。这是任何一个已婚家庭都不愿意看到的。婚礼当天也忌讳谈论任何与死亡和疾病有关的事情,也忌讳天气阴晴不定。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和婚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场婚礼,人们应该避免落后。因为一般再婚的人在山西方言里叫后婚,不愿意离开“后”字。而且还要避免两个已婚的人见面,偶尔见面时交换鲜花或手帕,这是幸运的。

在晋南,村里难免同时举行婚礼和葬礼,尤其是办喜事的。婚礼队伍也要避免途中遇到路口、水井、磨坊、石头等东西。如果来不及避开它们,必须用红布覆盖或用白石灰圈起来。

在吕梁和汾阳,如果迎亲队伍和送葬队伍半路相遇,对结婚的人来说是个好兆头,吉祥平安。也许婚礼和葬礼都是幸福的。人没有这个忌讳。双方互掷钢吊杆以示问候。

新娘下了轿子后,同族的人都要回避,以免给别人带来不吉利。在五台县,厨师要把菜刀插进菜板底部,把厨房锁起来,全部避开。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的主要目标,菜刀更是隐形的。另外,新娘被带到公婆家后,要在嫂子的陪伴下,把所有的衣服都换掉。一般换下来的衣服都不再穿回她父母家,尤其是鞋子。否则对她的兄弟们极为不利。这似乎是“嫁女儿,配水”的一个注脚。

更多详情:http://www.chinazhiqing.org/bbs/dispbbs.asp? board id = 82 & amp;Id=15543

五台山填仓节民俗节。有两个节日:小馅和大馅。小仓位在正月20日补,大仓位在正月25日补。许多村庄,无论大小,现在都在正月二十三庆祝填仓节。有一首民谣“过了年,二十三,把仓里装满米和面粉当灯。”。拿个扫把,扫扫院墙,捡捡虫子,考考丰收年。“在灌节上,民间习俗要在庭院或现场打灰窑。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子打均匀,在地上画一个三环或五环的圆圈,表示粮仓或粮库。精致的人还要在灰窑旁边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子等图案。小灌日的灰窑象征夏粮丰收,圆圈中央要放一点小麦。大仓填日的灰窑象征着秋粮丰收。圈里面放着玉米、小米、高粱、豆类。然后用砖头和石头把粮食盖上,这叫压仓。然后鞭炮被点燃,在圈内爆炸,这样粮食就装满了粮仓。群聚节。民俗蒸莜面窝吃,取其形如粮店。如果百姓娶了新媳妇,新媳妇会亲自在粮仓里放一些莜面窝。在填仓节,民间习俗讲究的是喜进厌出。店里要加菜,缸里要加水,门口放点煤,做镇宅。按照旧俗,农民在这一天卖粮是禁忌。粮店在这一天乐得买粮,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矛盾。直到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城市居民仍然习惯于在装满仓库的那一天购买大米和面条。补位节,请习俗晚上点灯祭拜位神。所有与饮食有关的地方都要放灯。俗称“光遍,烧遍香,年年满仓粮。“夜深人静的时候,大人小孩都要提着灯笼,在医院的墙壁上寻找各种复活的虫子和蚂蚁,俗称‘塞虫’。你发现的越多,预兆就越好。

五台山六月骡马会,农历六月。

六月大会历史悠久,是当地最著名的古代庙会。早在隋唐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到清代达到顶峰。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怀镇举行,历时1个月到40天。会上的主要交易是大牲畜。

农历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会的时间。后来周边地区的农民借此机会在这里交易牲畜,渐渐成了规模。届时,交易牲畜的农民、进山拜佛的香客、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世界各地的商人都将汇聚于此。最忙的时候,台淮地区有14万到5万人,其中不乏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

中秋节是一个民间节日。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为中元节。中秋节的起源应该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关。道教盛行后,依附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神。据说天官的生日在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它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世界;官员的生日是7月15日,这一天被称为中元节。它的主要职责是为世人赎罪。水官的生日是10月15日,称为下元节。它的主要职责是救济世界。7月15日,人们除了上坟,还会对土地和庄稼进行祭祀。把祭品撒到田野里。烧纸后用剪成块的五色纸包裹在庄稼的穗上。传说秋天可以避开冰雹,获得丰收。同时,有些地方还要去后土庙祭祀。在定襄一带,习惯在门口挂麻、挂粮。中元节,佛教中称为兰花节,对民间活动影响较大。具体可参考盆景节、面塑节、河灯的项目。

元宵节是在农历六月十五左右。

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教活动。在活动的前一天,寺庙里的喇嘛开始念法华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上“杀鬼”。15日,100多名高僧从菩萨顶上走出来,穿行于大街小巷,弥勒佛像在前,大喇嘛坐轿子在后,两个喇嘛骑着马,其余僧人奏着寺乐,浩浩荡荡地去了洛木侯寺“跳”。16日在菩萨顶上斩了一个鬼。第二年的喇嘛穿着皇帝给的服装,其他僧人戴着面具打扮了28个晚上。他们当场画了圈,接着是圆形台阶,辅以肢体动作。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赶走邪恶,迎来吉祥平安的时代。

农历七月的代县城关秋季物资交流会。

农历七月初一,代县赵高观古庙会。

芦荻涧村古代社会农历新年

阳明堡古代社会农历三月十七